|
證券1.8折‧選擇權18元
* 消息人士指出寶來證隨時可能宣布合併凱基證 * 香港富邦銀成為富邦金100%持有的子公司 * 群益投信旗下4檔基金拿下績效第一名 * 金管會准否證券單位高層經理人事案「天威難測」
* 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等8家紛紛增資香港子公司 * 金管會仍然無緣進入央行理監事會的決策核心 * 國泰金、新光金、第一金及彰化銀行喊出年後考慮全面加薪 * 台灣IPO 無法擺脫華人資本色彩 |
![]() |
||
|
||
寶來證招親案傳有重大進展,市場盛傳凱基證已擄獲芳心,且消息人士指出寶來證已於本周一(17日)悄悄召開臨時董事會,授權董事長林孝達選擇合併對象,隨時可能宣布合併婚事。 至於合併條件,相關人士均三緘其口,市場人士推估,寶來證每股淨值約13元,股本213.8億元,如果比照凱基證當初併購台証證開出的股價淨值比約1.5倍條件,凱基證併寶來證價格約在19.5元;如果股價淨值比拉高到1.6倍,併購價約20.8元。 寶來證昨天仍重申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金控業者,前來洽談合併或整併事宜。被點名即將迎娶美嬌娘的凱基證,也否認要併寶來證,還表示剛併購台証證,股本膨脹,此刻吃不下寶來證。 雖然相關當事人都撇清否認,但寶來證股價近來一路走高,昨天又上漲3%,來到20.35元。 凱基證併寶來證後,經紀業務市占率將超過12%,將一舉超越元大證,成為台灣證券業龍頭券商,市場版圖將重新洗牌排名。同樣地,若是元大證併寶來證,市占率將超過15.4%,穩居市場第一。元大金控高層深知寶來證扮演的關鍵角色,市場盛傳,元大馬家目前仍透過各種管道積極爭取寶來證青睞,但能否擊退強敵凱基證,還有待觀察。 發言人翁健表示,寶來證已多次在股市觀測站說明,未與任何公司接觸洽談任何合併事宜,公司營運情況持續穩健,並朝永續經營維持自主經營模式。 元大高層則低調回答「不予置評」,至於是否會發動敵意併購、公開收購,強調元大金並未就此議題討論,但不管是合意或非合意,都會是法令所允許的,也一定會與主管機關溝通。 了解內情人士評論,要併寶來證,關鍵不在於價格,而是如何取得寶來白家信任。至於主管機關態度,更不會樂見金鼎證被敵意併購進而引發多年爭鬥事件重演。 市場盛傳,凱基證、元大金都是在去年12月底,對寶來證展開求親攻勢,透過各種管道與寶來白家接觸,凱基證對白家動之以情,接觸過程氣氛良好,獲得白家信任,同樣地,去年曾主動倡議寶來證應該招親的另一大股東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也樂見此事定案,認為有助寶來集團更壯大,在兩大股東點頭下,全案已近成局。 |
富邦金100%收購香港富邦銀
(上級機關及金融財經相關新聞):
富邦金控昨(19)日公告,董事會決議收購香港富邦銀行在外流通股權案,富邦金原本持有75%股權,現收回另外的25%股權,此舉使香港富邦銀成為富邦金100%持有的子公司,並向香港聯交所申請股份自20日起恢復買賣,也讓富邦金原本繞道香港採CEPA策略投資大陸,現則轉換為ECFA模式登陸。
據了解,富邦金若完成收購,下一階段將會申請香港富邦銀下市,接著將廈門商銀的股份,轉給台北富邦銀行,由北富銀做為前往大陸的銀行主體,可望加深富邦金投資中國大陸的力道。
富邦金表示,香港富邦銀行原為富邦金持有75%的子公司,這次透過協議安排程序,取得流通在外的25%普通股股權,並配合規劃將約3.28%流通在外的特別股一併收購,目標使其成為富邦金100%持有的子公司,控股結構單純化,富邦金也強調,不影響富邦金控的股東權益。
富邦金這次以每股港幣5元,收購25%的香港富邦銀行普通股。依兩岸金融三法的規定,富邦金登陸必須在富銀(香港)和北富銀之間擇一,富邦金評估,富銀(香港)資本額與資產均遠低於北富銀,未來投資中國規模恐因此受限,改由北富銀轉投資廈門銀,可大幅提高投資中國的動能。
4檔基金績效第1 群益:叫我冠軍
2010年投信基金績效第一名 |
2010年投資環境相當詭譎,但對投資人而言,績效總是要「算帳」的,根據Cmoney統計顯示,依據投信投顧公會分類的20類股票及平衡型基金中,績效第1名集中在13家投信,其中群益投信旗下4檔基金拿下績效第一名,取得總排名冠軍;ING奪得3檔第一名居次,摩根富林明、保誠分別以2檔基金第一名取得季軍排行。
根據統計顯示,台灣投信界股票及平衡型基金檔數總計近400檔,有三分之二呈現正報酬,表現亮眼。
群益在台股方面,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群益店頭市場基金,分別囊括科技類和店頭類基金冠軍。
除此之外,群益指出,群益葛萊美基金、群益長安基金也雙雙擠進同類型165檔股票基金前10強,以平均超過2成績效,打敗大盤8%表現。
在海外基金部分,群益華夏盛世基金不僅僅在台灣投信發行的大中華基金中拿下第一名,也是唯一績效達雙位數的海外大中華基金,與境外大中華/中國基金相比,績效超越9成境外同類基金。
平衡型基金方面,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2010年度績效達15%,遠勝同類平均2%,也是唯一報酬雙位數海外平衡基金。
安泰ING投信則分別以ING新馬基金、ING泰國基金、ING全球品牌基金等3檔海外基金拿下2010年第1名績效,凸顯ING在這三個領域的優勢。
儘管歐洲、日本基金表現不易,但摩根富林明投信則以大歐洲基金、JF絕對日本基金等2檔海外基金取得績效第一名;保誠投信則以美國高科技基金、非洲基金等2檔海外基金取得績效第一名,兩者並排季軍。
第一金證廖述仁:經紀、承銷、投顧三路齊發
第一金證在近兩任金控董事長大力支持下,近年各項業務均衡佈局,今年將積極衝刺經紀、承銷、投顧三大領域業績,除了預計獲利持續成長之外,今年將再新增20個證櫃據點,承銷預計有7、8件IPO案;而旗下第一金投顧代理英傑華基金,年底基金部位上看100億元。
第一金證董事長廖述仁(左圖,洪錫龍攝)表示,由於是金控旗下的子公司,因此,除了獲利、成長目標外,就是要與銀行通路、投信金控成員共同行銷,創造集團的經營價值,並把利潤回饋給集團,讓集團得以茁壯成長。因此,第一金證最近幾年成立分公司都儘量配合銀行通路,並在第一銀行內部設立證券櫃檯,以擴大經紀業務,去年新增43處證券櫃檯,預計今年再設20處,到年底總分公司及證券櫃檯等經紀通路,將達109處。
除了經紀業務外,既是綜合券商,證券經紀、承銷、研究等多樣化,第一金證券近幾年全面耕耘,去年一整年就和20家公司簽了上市櫃輔導契約。過去3、4年在承銷業務上的努力,今年起將會見到開花結果的成績單,今年預計會有7、8件IPO案,SPO案數量也會大量增加。
第一金證券向來對投研工作相當重視,目前研究部門成員已經將近30人,並以做為金控的研究中心為己任,研究報告提供證券、投信端做投資參考,也提供銀行端做法人金融放款、徵信的輔助資料。除了投研、出研究報告之外,第一金投顧代理英國英傑華(AVIVA)系列基金,目前已引進12檔海外基金,預計到今年底基金規模可達100億元,到時候投顧即可自行獲利。
廖述仁表示,第一金證今年也會透過轉投資的香港第一金和昇證券,配合第一銀行上海分公司開業,於上海成立辦事處,預計3月成立,而第一金證券兼營期貨業務,也將於4月開業。
![]() |
||
|
||
金管會准否證券單位高層經理人事案「天威難測」。據指出,證交所去年6、7月通過,送請主管機關核備的楊朝榮、林火燈、朱士廷三位副總人事案,延宕半年沒有下文;此次重新送楊朝榮、林火燈、簡立忠三位副總人事案,應會「快速通關」。 了解內情人士指出,證交所送請主管機關核備三位副總人事案,過程有如去年「櫃買中心案」翻版。 當時櫃買中心董事會通過調整經理人事案後送請主管機關核備,但經理人事案拖延幾個月都石沈大海。 據指出,櫃買中心很納悶,也不知道原因,天威難測下只好私下多方打探,後來悟出道理,重新作人事調整再送審核;經理人事案很快就過關。 證交所表示,本周二董事會通過原副總經理朱士廷請辭案,遺缺由投保中心總經理簡立忠歸建後接任。送核的楊朝榮、林火燈、簡立忠三位副總人事案,若經主管機關核備,即可正式生效。 證交所去年6月改選董監事,選出薛琦連任董事長及重新聘任各部室經理、副總等經理人事案,其中除了三位副總,其餘經理級人事案早已獲主管機關核備;換言之,證交所此次重新送副總人事案,點出相關人事半年處境。
|
盡管小QFII仍未出台,但中資券商已經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等8家紛紛增資香港子公司,開始加快布局香港業務。
在小QFII推出的預期下,大陸券商競相申請設立、增資香港子公司;中金、工銀國際等中資投行也開始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這場券商出海大戲2011年將更加精彩。資深人士預計,小QFII有望很快推出,80%的募集資金將投資債券。
日前,大陸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中國證監會將推出在港募集人民幣資金進行境內證券投資業務試點。這是尚福林短時間內再次就「小QFII」表態。
市場對於小QFII推出的預期再度升溫。建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兼經濟師林樵基對《證券日報》表示,小QFII或將很快推出,而先期試點中募集的資金將有不少於80%投資債券,20%投資權益類產品。
去年9月,有傳聞小QFII管理辦法將於大陸國慶前出台。另外,海通證券、中信證券等實力較大、已開展資管業務的在港中資券商將入選小QFII開閘後首批試點。
行政院會今(20)日將通過最後一批組織改造修法大工程,計有11部會所屬63機關共63部草案,其中引發金管會與央行爭議的組織法內容,由吳揆當公親,拍板暫維持現狀運作,金管會仍然無緣進入央行理監事會的決策核心。
據悉,央行與金管會先前爭搶「金融政策」職掌歸屬一事,吳揆出面裁決,認為現行機制運作順暢,因此維持現有制度暫不調整,化解爭議。
金管會職掌,維持「金融制度與監理政策」,金管會本部仍將負責金融法令之擬訂及廢止,金融機構設立以及廢止之監理與管理。
而央行組織法有關理監事組織條文也不必修改,因此金管會無緣趁這次組改進入央行的理監事會決策核心。
這次組織改造法案將8部、2會,調整為14部、8會、3獨立機關及中央銀行、故宮博物院;最複雜的部分為環境資源部(簡稱環資部)涉及經濟、環保、內政、交通、農業等六部會的業務整併,未來水、土、森林、氣象(大氣)等全部由環資部統一事權,也有人戲稱為「災難部」。
天下第一大部仍為內政部,人數多達上萬人以上,即將消失部會為工程會、研考會、經建會、青輔會、新聞局、原能會、體委會等7個部會,研考與經建會合併成國家發展委員會,工程會業務一分為三,採購、促參將劃歸財政部,重大公共工程管考歸國發會、部分工程劃歸交通及建設部。
金融機構年後加薪概況 |
考量物價上揚、公務人員加薪可能性大,國泰金、新光金、第一金及彰化銀行喊出年後考慮全面加薪,加薪幅度以1~3%不等,其餘金融機構也都表示,會依去年績效表現在今年4月左右調薪,最高幅度可達10%。
國泰金年終獎金出爐,子公司獲利王國泰世華銀最高可拿9.1個月,國泰金最高也有6.9個月。除了年終不錯外,考慮到公務人員可能加薪,國泰金可望比照公務人員全面調薪,另績效加薪最高達5~6%。
今年年終最少半個月,最多4個月的新光金總經理許澎昨日亦表示,員工本薪2~3年未調整,今年預計4月全面加薪,員工基本薪可望提高1~3%,另外績效佳、具管理能力者,最高可望再加薪10%。
年終最高12個月的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日前已公開表示,4月會有調薪動作,但不是全體加薪,依績效加薪的幅度在5%以內。
台銀、土銀、合庫往年以員工職級升等替員工加薪,升等一般加薪1~3%,若公務員調薪3%,台土合三大行庫員工加計升等部分,可望加薪4~6%。
第一金董事長蔡慶年也表示,只要績效好,今年考慮全面加薪,幅度3%左右;彰銀亦考慮全面加薪3%。
中信金表示,會依據大環境、同業水準、員工表現考慮加薪幅度,也不是所有人都加薪,整體平均加薪3.96~8%。
元大金表示,年後將召開薪酬委員會,調薪幅度可能介於3~8%,但應是依績效加薪;花旗銀行總經理張聖心表示,花旗銀今年員工的績效普遍提升,也將依各部門表現、員工績效等,最高加薪10%。(相關新聞見A4)
台灣IPO 無法擺脫華人資本色彩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去年台灣的IPO市場,可說是相當不同於以往的一年,除了TDR(台灣存託憑證)家數大幅增加外,也開始有陸企向台灣資本市場募資;另外,證交所大力推動的海外企業來台IPO,去年也有六家掛牌,台灣資本市場開始添加「國際色彩」。
根據證交所統計,去年本國上市公司為七五二家,較前一年增加十一家,外國第一上市第一年就有六家,而TDR為二十六家,較前一年增加十二家,合計去年上市公司家數達七八四家。
不過這六家外國企業公司,雖然有來自美國矽谷的廠商,不過主要股東還是台灣的創投,多數公司根本還是台商,只是註冊地在開曼群島等免稅天堂;儘管台商回台上市也是台股的另一個特色,但總是無法擺脫華人為主的資本市場色彩。
至於去年新增的十二家TDR,主要也是以香港、新加坡掛牌的公司為主,也有第一家陸企—揚子江搶得頭香,但清一色還是華人背景;不過去年底總算有日本爾必達公司送件,證交所的努力才算有點成果。
至於還在排隊等著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目前有六十餘家在輔導中,但超過九成還是台商背景,TDR也有十餘家向證交所遞件,證交所曾樂觀預估,今年將有二十五家本國公司上市,二十五家外國企業第一上市或者發行TDR,共計五十家上市公司掛牌,新掛牌公司將創今年來新高。
不過根據香港經驗,當市場IPO熱潮到最高點,隔年往往是股市的反轉點,這點倒是值得台灣投資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