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中國證監會正積極推展在香港籌集人民幣資金,對中國境內證券投資業務設立試點(小QFII」),受這項新業務商機激勵,目前在香港設立據點或成立分公司的23家中國券商,將同時受惠
* 第一金控昨日舉辦新春團拜,董事長蔡慶年表示,今年各子公司獲利將以兩位數速度成長,並積極海外布局擴展,期許金控稅前盈餘更上層樓,一舉衝破百億元大關
* 兔年台股昨天新春開盤,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券商公會理事長黃敏助以及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樹,紛紛看好在經濟成長率續升下,台股年後將延續好行情
* 台灣人壽今年將啟動併購行動。台壽董事長朱炳昱昨日透露,台壽打算併購一家中小型證券公司,強化集團資產管理功能
 
 
 
 
 
 
 
 
 
 
 
 
 
  
 吃得到小QFII 中資券商股漲
 
2011-02-09 01:18  工商時報  記者吳瑞達/綜合報導
 
積極布局小QFII的中國證券業者

積極布局小QFII的中國證券業者

 中國證監會正積極推展在香港籌集人民幣資金,對中國境內證券投資業務設立試點(俗稱「小QFII」),受這項新業務商機激勵,目前在香港設立據點或成立分公司的23家中國券商,將同時受惠。

 而因題材性利多,在香港上市的中資券商,近期股價表現突出。

 經濟通報導,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稍早在香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表示,中國證監會目前正推展在香港籌集人民幣資金,進行中國境內證券投資業務設立試點(即「小QFII」)。

 在此憧憬下,包括國泰君安國際、第一上海、申銀萬國、海通國際等中資券商股,股價近期表現相對亮麗。

 受「小QFII」即將啟動刺激,目前各大中資券商早已摩拳擦掌備戰,爭相增資香港子公司。例如華泰證券在上個月宣布,將對100%投資子公司華泰金融(香港),增資10億港元。

 另外,去年8月,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也分別宣布對旗下中信證券國際、招商證券(香港),增資4億美元及10億港元。

 這些中資券商除了在香港成立分支機構外,以購併方式躋身香港市場,也是中資券商立足之道。

 例如2009年底中國龍頭券商海通證券,透過其100%子公司海通香港,以逾18億港元的代價收購海通國際52.86%股權,成為香港大福證券控股股東;2010年1月,海通香港完成收購大福證券,持股比例增至60.48%。同年11月,大福證券宣布正式改名為海通國際,自此,海通拓展海外市場完成重要一步。

 截至目前,約有23家中資證券公司,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搆,其母公司包括中國6大商業銀行所屬的券商,以及多家在中國證券市場居領導地位的證券業。

 隨著香港「小QFII」機制的啟動,在香港布局的中資券商,將同步受惠。

 
 
 
 
  
 
 
  
 
 
第一金台新金 今年可望賺百億
 

 

第一金昨天新春團拜,董事長蔡慶年發紅包給兔寶寶。
記者侯永全/攝影
第一金控昨(8)日舉辦新春團拜,董事長蔡慶年表示,今年各子公司獲利將以兩位數速度成長,並積極海外布局擴展,期許金控稅前盈餘更上層樓,一舉衝破百億元大關。

彰銀董事長陳淮舟昨天也在新春團拜時表示,今年即使少了業外收入(彰銀去年出售新燕土地,稅前盈餘達112.3億元),他期勉員工加強銀行的業務能力,以延續去年獲利的佳績,再次朝向百億元大關邁進。

為增加金控的收入來源,蔡慶年指出,今年海外布局會比國內布局優先,以擴大海外資產規模。將優先鎖定東南亞地區,尤其是銀行獲利平均有2到3個百分點的國家,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等國家,都是重點方向。

 

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昨天在新春團拜中提三年發展計畫。
台新金
【記者黃國棟/台北報導】國泰金控、台新金控、日盛金控、元大金控等昨(8)日舉行新春團拜。其中,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提出三年發展計畫,將從組織、發展策略、中國布局乃至於併購,提出具體目標,法人也預估台新金今年稅後純益可望繳出百億元成績單。

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也延續今年初提出的創新服務、追求卓越為目標,勉勵參與團拜的同仁。

台新金控未來三年的發展願景,包含組織架構將隨「後ECFA時代」的新商機進行調整、策略目標也將提出短中長期規劃,並將大陸及併購,列為今年的目標方向。

 

 
 
證券三巨頭 看好金兔年行情
 

「證券三巨頭」對今年台股很有信心!兔年台股昨天新春開盤,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券商公會理事長黃敏助以及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樹,紛紛看好在經濟成長率續升下,台股年後將延續好行情。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昨天在新春團拜時表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超越10年來的平均值,本益比為20倍,較台股前波高點1萬2000點的60倍還處於合理水準;加上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超過10%,今年在高基期下還能有5%以上水準,相當難能可貴,在股市反映經濟下,今年台股非常可能上萬點。

薛琦指出,雖然諸多產業不看好台幣續升趨勢,但他認為,強勢貨幣多數也同時反映強勢經濟,相對南韓及東南亞市場,外資目前持有台股的比重約33%,仍屬偏低。

券商公會理事長黃敏助表示,台股今年仍有機會重演1988、1989年的大多頭行情,而證券業在國內業務、海外業務及中國市場等3大領域,都將有突破轉機。

黃敏助說,多頭市場別錯過,獲利機會要把握。他強調,1987年台灣經濟創下2位數成長,使得1988、1989年台股走出大多頭。

此外,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樹也呼應薛琦樂觀台股今年挑戰萬點行情,陳樹表示,根據主計處最新上修經濟成長率可達5.03%來看,店頭市場指數也可望「一路發」,今年內將上看168點。

 
 
台壽併購大旗 揮向證券
 
2011-02-09 01:18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台灣人壽今年將啟動併購行動。台壽董事長朱炳昱昨(8)日透露,台壽打算併購一家中小型證券公司,強化集團資產管理功能,台壽保投信60%的股權日前已確定出售給韓國MIRAE ASSET,朱炳昱表示,未來是否與MIRAE一同經營證券子公司或台壽獨資,仍未定案,但兩大集團合作資產管理是既定方向。

 朱炳昱也表示,在廈門市政府力邀下,台壽保產險已在規畫進軍大陸市場,由於在ECFA及兩岸金融MOU後,保險業赴大陸的資產門檻可用集團的資產計算,因此台壽保產險也符合赴大陸資格,朱炳昱表示,將與陸方各出資50%,成立新的大陸合資產險子公司。

 中租迪和、台灣工銀、富邦金及新光金都已經或打算赴大陸投資設立租賃公司,朱炳昱昨天也表示,台壽子公司台壽保資融考慮到大陸發展租賃業。朱炳昱說:「未來10年到20年的趨勢,是一定要到大陸市場、亞洲發展。」

 目前保險業唯一一家還保持雙總經理制的壽險公司即是台壽,壽險本業總經理洪鴻銘及投資總經理廖國隆,金管會要求在今年4月1日前調整,據了解,台壽已預定3月董事會通過後調整,單一總經理由洪鴻銘出任,廖國隆則出任投資長。

 台壽去年稅後獲利可望突破13億元,朱炳昱表示,今年要追求總保費破500億元、專職業務員人數破6,000人,資金成本要從現在的4.615%降為4.45%。

 台壽已在大陸與福建建發集團合資成立君龍人壽,且是第一家台資壽險業將總部設在海西特區,朱炳昱表示,廈門市政府力邀台壽保產險前進海西,所以目前已在規畫進軍大陸事宜,朱炳昱表示,未來君龍人壽及台壽保產險都會先進行增資後,再赴大陸投資。

 有關兔年的台股走勢,朱炳昱分析,兔年台股是「前高、中收、後翹」走勢,有機會上萬點,就算回檔也不會太深,因此台壽證券投資將是獲利重點,全年投資收益要達120-128億元以上,朱炳昱強調,兩岸簽署ECFA、金融MOU及開放陸客來台後,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加分很大,加上大陸目前有「溢出理論」,即對外資將逐漸減少全面優惠措施,這些對台灣及台灣企業都是利多,對台股也有顯著助益。

 目前台壽台股市值部位約140億元,約占資金的5%,朱炳昱表示,今年是否加碼台股,將採「被動」操作,比較看好債市未來行情,如10年期公債今年底一定會彈上1.8-2%,今年考慮多布局債市,同時台壽已申請大陸QFII額度3億美元,若獲核准,將投資大陸債市、股市。

 朱炳昱表示,台股就算回檔也不會太深,至少到明年總統大選前都會維持相對高檔,只是衝上萬點後的停留時間可能不會太長;至於新台幣匯率也不會「一去不回頭」,匯率漲多會回跌,屆時要小心中南部不動產價格。

 
 
 

銀行賣保單 保障型要佔3成

提高死亡保障 將影響投資型利變型銷售

2011年 02月09日 蘋果日報
 

為提升國人死亡保障,金管會研擬規定,銀行賣保單3成以上須是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傳統年金險等商品。林鼎皓攝

 

【吳靜君╱台北報導】為提高國人的死亡保障,讓保險商品回歸保障本質,金管會再出招,研擬未來銀行通路賣保單,須有3成以上是屬保障型的商品,此舉勢必壓縮銀行銷售投資型、利變型保單的空間。

 

銀行通路向來是壽險業銷售保單的主力,據壽險公會統計,去年透過銀行通路銷售的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占比達65.25%;若以最熱賣險種來看,個人年金(含利變、萬能保險、儲蓄險)占近9成,保費收入達3691億元。

民眾愛儲蓄商品

據金管會統計,平均死亡者的家屬所得到的賠償僅55萬元,創新低紀錄,反映國人買保單多不重視保障,反而偏好投資型或儲蓄型商品。
為讓保險商品回歸保障本質,金管會研議從銀行通路的銷售管道下手,初步研擬提高銀行保險賣保障型商品的比例,最高將會達到3成。
所謂保障型商品,是指高死亡保障或者對未來退休生活規劃保障的傳統型保單,指的就是定期壽險、傳統年金險以及終身壽險。

死亡賠償創新低

至於3成比重的定義,要依銀行手續費收入、初年度保費,還是保額,金管會官員說,相關細節還要討論,但勢必要提高國人死亡保障。
金管會官員說,未來保險公司若與銀行保經代簽約時,將要求保險公司在契約上約定提高保障型商品的比重,以增加銀行改賣保障型商品的壓力,而非只賣投資、理財商品,有違保險的本意。
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昨說,2009年台灣死亡人數大約是14.35萬人,82%以上的死亡者家屬僅可得到平均55萬元的死亡保險給付,比2006年時所統計平均60萬元還要低。
吳崇權表示,目前壽險公會也有建置保障需求分析、退休需求分析等試算軟體,民眾可以利用這些軟體計算自己自身的保障是否足夠,另外,消費者也可以在壽險公會的網站上查詢保障型商品、各壽險公司所推的保障型商品。

 

 
 
 
 
 
 
 
 
 
 
 
 **************************************************************************************
 

 

以上資料摘錄自聯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蘋果日報及自由時報,文件之內容僅供參考之合理使用,
如需更詳盡之內容,請參閱以下網址: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中央社商情網: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nownewshttp://www.nownew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志典 的頭像
    志典

    J. Katsuda Department

    志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