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元大金強調併購寶來證券取得15.5%市占後,中長期目標還要再合併至少一家券商,讓市占率可站上20%。

*寶來投信繼取得投資A股之QFII資格後,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可設立上海代表處,創下首家具有QFII資格正式於中國設點的臺灣基金業者

*分析師認為,元大買寶來股價淨值比1.7倍的價格示範,會讓一些如日盛金、國票金等待價而沽的券商或金控,有機會「自抬身價」,拉高購併者成本 。

 

*證交所總經理許仁壽:下半年會推出市場期待已久的牛熊證商品,預料對於權證市場的交投將有實質的助益

*台灣資本市場重構,讓以併購和大型承銷的投資銀行業務看好,但投行業務在台灣已狹隘發展成上市掛牌的承銷業務,台灣券商缺乏參與國外大型購併案經驗。 

*廈門市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指揮部昨(11)日正式掛牌,備受外界關注的廈門兩岸金融中心建設全面啟動,總投資將逾1,000億元人民幣。

*組織再造後的金融監理  

.............................................................................................................

元大拚20%市占,擬再併券商 


2011-04-12 07:57 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
為取得持股40%外資法人的同意票,元大金(2885)昨(11)日下午緊急召開外資線上法說,強調併購寶來證券取得15.5%市占後,中長期目標還要再合併至少一家券商,讓市占率可站上20%。


 元大金昨日股價下跌0.75元,以20.65元收盤,成交量8萬5,000多張,其中外資便賣出元大金近3萬張。為取得外資法人信任,元大金立即召開外資法說會,以電話會議方式詳述合併寶來證後的3年計畫,和中長期發展方向。

 元大金昨向外資報告,合併寶來證後經紀市占是15.5%,中長期則以20%為目標,市場分析,元大金從去年起開始接觸的日盛金,旗下日盛證市占率4.5%,如洽談出現突破進展,便可讓元大金一步到位,達到20%市占。

 元大金持續併購券商的想法,也反應在昨日股市上,包括日盛證、統一證等經紀市佔近4%中型券商,市場預期可能是併購標的,昨股價分別上漲2.17%及1.09%,相對強勢。

 元大金昨也明確向外資法人提出併購寶來證的策略目的,併購寶來證後除經紀、融資、融券、電子交易、期貨、選擇權等市占率,將分別以15.5%、24.7%、27.2%、22.1%、17.4%、9.57%穩坐第1。

 與排名第2的凱基證相較,在元大金合併寶來證後,上述各項業務均升為凱基證的1.5-2.7倍不等,其中尤以融資融券業務領先幅度最高。

 元大金亦在報告具體說明,併購寶來證有助於去化多餘現金,以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與每股稅後純益(EPS);元大金推估,ROE將因此有7%、EPS將有13%成長空間。

 以去年元大金獲利81.6億元來看,若去年合併寶來證,元大金獲利可增至104.3億元,等於未來因併購寶來證,將使獲利表現有3成的成長空間。

 元大金同時將互補綜效量化為數據,指寶來是台灣最大ETF發行者,可增加外資借券券源、寶來500億元客戶交割款可降低元大銀資金成本、且投行優勢具互補性,預計2012-2014年的3年整合期後,可為元大金省下10億元成本開支。

寶來投信上海代表處准設,台首家具QFII資格 

2011-04-11 09:57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於2010年正式簽署生效,臺灣金融同業紛紛西進,陸續獲得核准,寶來投信繼今年3月中取得投資A股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之後,再傳捷報,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可設立上海代表處,創下首家具有A股QFII資格正式於中國設點的臺灣基金業者,將立即展開相關作業之推動,作為進軍中國市場的灘頭堡,爭取兩岸金融交流之商機。

中國近年經濟高速成長,基金市場呈現跳躍式成長,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2月底,中國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已高達2.52兆人民幣,足見中國基金市場成長之速。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有鑒於中國基金市場快速發展,隨著兩岸ECFA業已生效,中台兩地金融機構的實質業務往來持續開展,寶來投信基於提高大中華市場競爭力,籌設旗下第一個海外代表處,首站選定中國金融重地--上海,做為進軍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營運據點。

寶來投信今年3月11日取得QFII資格,目前已向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送件申請,預料3~4個月內可獲批文,一旦取得,將馬上進行額度之運用,而寶來投信是今年中國證監會批准QFII資格之第一家臺灣資產管理公司,也是中國證監會今年第二家批准的外國資產管理公司,第一家是法國領先資產管理公司(Lyxor Asset Management),截至今年二月底,已有107家公司取得中國QFII資格。

寶來投信上海代表處首代鄭昭明副總表示,2010年11月寶來投信就曾於上海參加了國際金融中心的重量級會展—「第八屆上海理財博覽會」,內地的金融機構及民眾皆對寶來投信的資產管理能力刮目相看,對於寶來投信的創新研發及技術實力相當肯定,未來上海代表處的定位與功能將先聚焦在蒐集中國總體、個體經濟與各上市公司資料,作為開展中國業務的溝通窗口,也會與中國主要基金公司、銀行、保險公司和券商建立關係,並爭取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寶來投信系列基金與ETF。

除此之外,上海代表處亦將作為寶來投信大中華投資研究的據點,協助公司研究員與基金經理人拜訪中國上市中資企業,亦會爭取與中國同業以全權委託的形式合作。

寶來投信上海代表處是於2010年5月13日取得臺灣金管會的同意函,6月分送件中國證監會,7月15日取得中國證監會的申請材料接受憑證,在取得中國證監會申設許可之後,未來寶來投信上海代表處將持續投入研究資源,貼近中國市場,以開拓兩岸金融交流的龐大商機。


聘金一牛車 待嫁券商身價抬高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特稿】 2011.04.11 03:13 pm
 
 
元大金(2885)旗下元大證上周末宣布併購寶來證(2854),喧騰多時的併購案落幕,元大證保住市占率第一大寶座,寶來證保住名稱沒有立即在歷史上消失,更留下簡稱「元寶證」這樣吉祥的名號。經此一併購,台灣證券市場版圖原居第一的元大證市占率提高至14%左右,拉大與第二名的距離,不過市場分析師認為,元大買寶來股價淨值比1.7倍的價格示範,會讓一些如日盛金、國票金等待價而沽的券商或金控,有機會「自抬身價」,拉高購併者成本。

國內近年來證券業購併頻傳,元寶併後,市場指出,搶親失利的開發金旗下大華證,未來仍不放棄併購希望,而凱基證併台証證仍有一成左右市占,亦緊追在後,而未來可能「出嫁」的二線證券商,也將因此更有身價。台灣一直缺乏市占率超過二成的大型券商或是金控龍頭,成為將來無論吸引或是抵禦陸資入股,或是自行登陸競爭的一大問題,也因此各家券商近年都積極拓展版圖。

目前除了馬家元大金控、中信辜仲旗下凱基證、開發金旗下大華證外,群益集團跟日盛集團都是以證券為主力的金融機構,另外,永豐金旗下永豐金證與銀行呈現雙主力的態勢,對於併購與被併購都仍維持「不鬆口」的態度。目前市場高度聯想市占率逾4%的日盛證券,可能是下一個被「獵」的目標。只要拿下日盛證券,元大金加寶來證的第一大地位仍是有機會被超越,也讓二線金融股未來更添併購想像,嫁娶的聘金也可能要得更多。
 
(上級機關及金融財經相關新聞):

證交所總經理許仁壽:下半年推牛熊證商品 

2011-04-12 08:0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匯集國內十大權證發行商的「第二屆台灣權王大賽」開跑,昨日舉行啟動記者會。證交所總經理許仁壽,在會上指出在權證市場日趨活絡之際,今年下半年證交所就會推出市場期待已久的牛熊證商品,預料對於權證市場的交投將有實質的助益。


  市場期待已久的「第二屆台灣權王大賽」開跑,該活動自3月28日起開放報名以來,由於新一屆的權王大賽,首創實體與虛擬競賽,再加上競賽總獎金加碼至588萬元的號召下,短短7個交易日,已吸引超過4.5萬名投資人響應參賽,昨日也抽出實體及虛擬競賽「權王快報到」共250名幸運得主,發出總計新台幣25萬元的獎金!為鼓勵更多散戶投資者參賽,主辦單位也於競賽期間提供多達400名的抽獎機會,讓更多投資人有機會賺進高額獎金。

  證交所指出,兩大主管機關除了聯手舉辦「台灣權王大賽」為台灣權證市場造市外,也投入很多人力健全權證市場。

  許仁壽指出,以去年為例,權證交易市場即透過調整取消保證金、權證稅定調等制度,擴增權證商品的連結國外標的及改為逐筆撮合交易,讓權證價格的形成與流通性更加合理化,以改善權證交易市場,果不其然台灣權證投資市場也在2010年達到近期高峰,包括發行檔數與成交值皆有突破性成長,其中發行檔數首度突破萬檔,而上市權證日均值也倍增至8億元。

  許仁壽強調,為了讓日見蓬勃的權證市場可以再見高峰,交易所計畫在下半年推出牛熊證商品,期望挹注更多資金以活絡權證市場,達到拓展推廣權證交易之目的。此外,也將就券商反映的發行成本過高問題提出改善,以為投資人、交易市場及證券交易商,創造三贏局面。

  不單是上市權證市場邁入高峰,上櫃權證市場去年表現也令市場刮目。櫃買中心總經理吳裕群強調,去年上櫃市場在交易量與發行檔數也突破歷史紀錄,相較於98年的交易量,大幅成長120%,而今年前3個月的交易量也已提升75%,在發行檔數的部分約有831家已掛牌上櫃,平均上櫃權證日均值也高達2億元。

  吳裕群指出,為因應未來投入權證市場的投資人大幅增加,今年櫃買中心也計畫與交易所攜手提供券商交易資訊傳輸的電子化平台,藉以整合資源,以有效減少行政作業時間。
 

投行業務大餅,台資金融業吃不到 

2011-04-12 08:3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台灣資本市場重構,讓以併購和大型承銷為專長的投資銀行業務看好,但有20多年國際投行經驗的亞橋投資合夥人梁敬思警告,投行業務已被台灣金融機構狹隘發展成上市掛牌的承銷業務,台灣券商顯著缺乏參與國外大型購併案經驗。

 近日遨睿併國巨467億元併購案,和寶來證嫁元大489億元合併案,是市場2大指標併購案;2大案經手的投行人員,則是花旗和瑞銀訓練出來的人才。

  梁敬思認為,台灣券商現有規模難和國際金融機構投行部門相較,又缺乏參與國外大型購併案經驗,讓台資金融機構恐無能力參與投行商機。

 梁敬思指出,現階段台灣金融機構可在兩岸發展的投行商機,是推動兩岸企業至對方股債市場發行DR、上市或發行其他資本市場工具,亦能推動私募制度,邀請策略投資人入股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與傳統產業。

 他強調,可以運用台灣充沛資金,成立國人可控制的私募股權基金,以兩岸合作的投行業務作為開發新商機的起點。

 東亞證券(台灣)公司董事長王伯鑫指出,中國大陸的購併市場和陸企「走出去」,是兩岸投資銀行業務的2大驅策力,加上大陸國有企業私有化,會使陸企有更大的自由收購當地企業;法律上亦允許外資在某些產業持有目標公司過半的股權,這些都是國際投行積極跳入兩岸市場的原因。

 前財政部次長、匯宏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楊子江則透露,中國大陸新興投行機構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過去曾想和台灣合資,卻在兩岸限制很多的情況下,失去大好契機。他提醒,全球投行10大排名出現中國銀行(BOC)和CICC,對台資銀行應視為很大的啟示。

 廈門兩岸金融中心 建設啟動
2011-04-12 01:13 工商時報 記者劉馥瑜/綜合報導
 
 廈門市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指揮部昨(11)日正式掛牌,備受外界關注的廈門兩岸金融中心建設全面啟動,總投資將逾1,000億元人民幣。

 未來廈門將積極引進台資金融機構、促進兩岸貨幣兌換便利化,而該中心可望成為台灣金融界進入海西經濟區的跳板。

 大陸「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提出,要推進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

 據中新社報導,廈門兩岸金融中心規畫範圍包括該市思明區中城片區和湖裡區五通、高林片區。

 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昨日出席揭牌儀式時表示,廈門將力爭在引進台資金融機構、促進兩岸貨幣兌換便利化、建設兩岸跨境資金清算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努力建成海峽兩岸金融業合作的平台。

 此外,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在昨日掛牌儀式上致辭時說,希望台灣金融機構能很快在此試點,既可為廈門、福建現有台商提供服務,還能爭取更多台商前來廈門和福建投資興業。

 廈門思明區近年來著力推進現代金融產業的發展,包括富邦金控、國泰人壽等8家台灣金融機構已落戶該區。

 大陸國務院批准廈門建設兩岸金融中心後,思明區積極推進中心建設前期工作,以總面積8萬平方公里的會展北片區建「一行三局」(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廈門銀監局、廈門證監局、廈門保監局)等地塊為啟動區。

 以總面積60多平方米的觀音山北片區、思明光電園南片區和何厝片區為拓展區,目前各項開發建設工作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另外,湖裡區在五通、高林片區建設兩岸金融中心(北區),規畫總占地面積約4.6平方公里,總投資預計達1,000億元。目前已拆遷完成首期啟動地塊。

組織再造後的金融監理
2011-04-12 01:13 工商時報
 為配合「行政院組織法」在民國101年1月1日生效,立法院將於本會期審議行政院底下各級機關組織法的修正案。此舉將牽動中央各部會未來之執掌與運作,以及相關人員之權益與士氣,從而影響未來國家社會的興衰,說是「動搖國本」,亦不為過。本報社論前已分析全案影響,今就其中關係未來金融監理部分,另做進一步探討。

 金融監理之相關部會,一般認知常以為包括中央銀行、財政部及金管會等三部會。其實自從金管會自財政部分離,單獨設立機關,以及中央存保公司股權移轉金管會之後,財政部對於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之監理,只剩下對公營銀行及公股銀行的經營控制權,以及對金融機構與金融活動的稅賦決定權;至於金融機構之日常監理、業務規範、違法缺失裁罰等都與財政部無涉,因此真正負起金融監理職責的部會,只剩央行與金管會。

 長久以來,央行與財政部(及93年7月以後之金管會)在金融監理之分工相當明確:屬於總體經濟方面,有關貨幣之對內及對外價格(物價、利率、匯率),以及相關之外匯政策及貨幣政策均歸央行掌理;至於屬個體經濟活動之個別金融機構監理、金融產業發展,以及金融市場監理等,則屬財政部(金管會)職掌,多年來運作順暢。平時相互尊重,河水不犯井水;遇到特殊案例時,雙方開會協商解決,倒也相安無事。

 此次為配合「行政院組織法」之修訂,「中央銀行法」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也都做了配合修正。「中央銀行法」方面,大都是文字方面的微調,比較顯著的改變是第九條,將副總裁改為政務官;另新增第十一條之一,爭取人事管理(人員任免、薪資、福利等)之自主權。在金融監理方面,則在第三十八條增列相關罰則,乍看之下似有擴權之嫌,但若細查,因其只是對金融機構不配合央行專案檢查時之裁罰,並未擴及至金管會原有權限,因此尚稱合理。

 至於「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則無論對金管會之組織定位或監理運作,都做了大幅修改,幾乎是重訂新法而不是配合修法。其中最大的改變是將委員會制改為首長制。金管會監督管理金融機構及上市櫃公司,其中金融機構資產價值合計超過新台幣50兆元,上市櫃公司市值超過26兆元,兩者合計相當於我國5年GDP產值,其監管由集思廣益的委員會制,改為一人獨攬的首長制,影響重大深遠。以各金融機構規模之龐大,涉及利益糾葛之複雜,在原先委員會制下,可以有深思與緩衝,改為首長制後就由首長直接因應與面對,對機關首長而言,禍福難料。

 至於在監理運作方面,新版金管會組織法將委員會的組成,明訂於第九條,委員包括財政部長、經濟及能源部長、法務部長及學者專家,看似「軍容壯盛」;但委員會的職權卻不在組織法內,而以法律授權置於其處務規程中。在其處務規程中,雖明訂金融監理相關政策、制度、措施之擬定與審議,均屬委員會職權;可以預期到的是,屬於職務任命的三位部長委員,在政務繁忙情況下,親自出席的可能性甚低,至於其他無給職的專家學者,也各有其專職,不可能像現在的專任委員全職行使職權,因此未來的委員會只是用來幫金管會背書而已。

 有趣的是,金管會雖名為「委員會」,但委員會職權卻被限縮,甚至不在組織法的法律位階中。而同為首長制的央行,則於中央銀行法第六條明訂其理事會職權,且將提案權,由總裁專屬改為理事均有;並在該條的立法說明,明定「理事會為中央銀行最高決策組織」。兩相對照,發人深省。

 在新版金管會組織法架構下,銀行、保險、證期等三局局長,除了負責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之日常監理外,也負責其轄管業務之政策與制度之規劃,雖無政務官之名,而有政務官之實。蓋以主委、副主委等三位首長政務繁忙,而委員會已被架空,首長與各局間,缺少中間的整合及檢討機制(央行還有理事會為其最高決策組織),各局所擬定之政策方案,只要能先說服首長,就成了金管會的政策。但自金管會成立迄今,銀行、保險、證期各局,彼此間扞格不入情況時有所聞,未來發展更令人憂慮。

 要言之,審議中的金管會組織法,弊多於利。若以現行制度因三年之「旋轉門條款」,使人才裹足不前,致無法覓得優秀專任委員為由,放棄委員會制改為首長制,將使相當於5年GDP產值的金融資產,交由更少數人監理,致使金融監理的政策風險與政治風險,有增無減。正本清源,該修的是「旋轉門條款」,而不是「金管會組織法」。


 **************************************************************************************

本新聞資料摘錄自以下台灣新聞網站,文件之內容僅供參考之合理使用,
如需更詳盡之內容,請參閱以下網址: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網理財: <http://money.chinatimes.com/>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tw/>
精實新聞: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中央社商情網: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時報資訊: <http://www.infotimes.com.tw/>
nownews:http://www.nownew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志典 的頭像
    志典

    J. Katsuda Department

    志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