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董事會通過和中國交通銀行簽訂合作備忘錄(MOU) *金管會另訂規範,符合條件的銀行、保險及證券業,也可以從事跨業的合作推廣。 *大昌證券與署立雙和醫院策略合作,舉行3場免費健康講座。 *上海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方案已上報國務院。 **壯大境內基金規模 金管會:金控帶頭。 *IFRS不動產認列 金管會6月2日公聽會討論。 *金管會推動台股成為高科技產業籌資平台。 *金融業現增熱 今年估 2,000億。 *銀行、保險及證券業從事跨業的合作推廣案,有關客戶資料的交互運用,將從嚴規範。 |
台銀和中國交銀簽訂MOU
2011-05-21 16:0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台灣銀行董事會昨天通過和中國交通銀行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台銀副總經理楊豊彥表示,接下來會送金管會備查,至於之後的簽訂計畫,則會視業務拓展狀況而定。
除了台銀之外,兆豐銀及一銀等,也已和交銀簽訂MOU,銀行高層表示,今年兩岸銀行的往來會更密切,不過,明年開始,國銀分行陸續可以承辦人民幣業務,陸銀在台辦事處也能升格分行,MOU的重要性就會下滑
銀行跨業合作 資本要求提高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11.05.23 04:02 am
金管會提早因應新版巴塞爾協定,逐步要求銀行提高第一類資本,繼銀行登陸設子行第一類資本須達8%後,最近將再要求與保險、證券等金融業跨業合作的銀行,第一類資本須達8%,資本適足率則須達10%以上。
金控法規定,金控旗下銀行、保險及證券可以進行跨業的共同行銷,為使非金控旗下的金融業之間也有跨業合作機會,金管會另訂「銀行、證券商及保險公司等機構合作推廣他業商品或提供服務規範」,符合條件的銀行、保險及證券業,也可以從事跨業的合作推廣、交叉行銷。
金管會最近全面檢討這項跨業合作推廣規範,提高跨業合作的門檻,其中除了銀行保險業務的條件從嚴外,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入這種跨業合作的銀行門檻也提高。
現行規定,銀行發行的金融商品,如果要加入這種跨業的合作推廣,從事行銷時,資本適足率條件只要達最低法定標準8%以上即可,但根據金管會草擬的修正案,資本適足率將改採高標準,不但要達10%以上,其中第一類資本更必須在8%以上。
金管會官員昨(22)日表示,銀行的門檻提高,主要是為因應新版巴塞爾協定,希望銀行儘早強化資本結構。
不過,實務上,由於銀行通路大部分都是其他金融業運用銷售商品的管道,如保險商品及基金等多需要靠銀行通路來銷售,至於銀行的存款、信託等商品需要透過保險公司、券商通路來銷售的情況,相對少,因此,這項規定對銀行的實質影響不大。
官員表示,這項新規定,提早因應新版巴塞爾協定、希望銀行強化資本的政策意含,大於業務面實質意義。
根據這項修正草案規定,要透過合作推廣業務銷售商品的銀行,除資本適足率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外,最近一年的逾放比率也須未逾全體銀行平均數,且未逾1.5%,備抵呆帳覆蓋率須達全體銀行平均數以上,且達80%以上者。
大昌證券健康講座 免費
2011-05-23 01:18 工商時報 台北訊
大昌證券結合社區醫療,長期與署立雙和醫院策略合作,提倡社區醫療,無非希望客戶都能有一個強健體魄及良好的就醫環境。為了進一步提倡預防概念,5月份一連舉行3場免費健康講座,分別邀請到林俊佃、鐘禎智、林詩淳等3位醫師分享養生概念,5月26日、27日尚有2場假新北市安康、板橋演講。
26日邀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鐘禎智醫師主講預防腦血管疾病;27日則邀請雙和醫院臨床心理師林詩淳主講釋放壓力,邁向好眠。出席聽演講者還有機會獲得7-11禮券,大昌證券官網:www.dcn.com.tw。
滬個人境外投資 上半年開放
2011-05-23 01:17
工商時報
記者黃欣、劉馥瑜/台北、北京連線報導
為擴大境外投資管道,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徐權指出,上海版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就可爭取正式啟動。且投資範圍還多出房地產投資,預計可為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廣開大門。
東方早報報導,徐權在日前的陸家嘴論壇上透露,根據上報方案,「上海市個人境外直投」設計成非金融類的外匯投資,而非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主要投資範圍是移民投資、房地產投資和企業投資。
針對大陸居民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大陸國台辦經濟局局長徐莽日前與工總、台企聯座談時也透露,「大陸方面毫無疑問的,積極鼓勵陸資企業,甚至是『個人』,到台灣了解市場,並發展事業」。
徐莽強調,台灣最大的優勢在於微笑曲線的兩端,包括技術、研發與品牌、行銷等,這些優勢未必能表現在投資額上,重點是發揮的效益。
溫州市今年年初在官網上公布溫州市個人境外直投試點方案,不過公布後才2周時間,官方突然喊卡,至今未有下文。根據溫州市所公布的方案,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可利用併購、參股等方式,在境外取的非金融業的所有權或經營管理權。
而上海版的個人境外直投方案雖然不允許投資海外股市,但較溫州版多了房地產投資。一旦開放試點,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也出現更多管道。
徐權日前在一場論壇上透露,目前的政策規範必須以公司名義才能對外投資,且中國國務院也未正式批准任何一個城市居民對外投資。但是,一旦上海市能夠突破政策限制,開放以個人名義進行海外投資,不但能提供民眾便利的對外直接投資管道,更對上海市金融中心的建設、為一大突破。
報導指出,逐步試點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已被列入中國全國人行今年工作計劃。據悉,今年2月初召開的「2011年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會議」上,監管部門人士透露,爭取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試點居民個人境外直接投資。
壯大境內基金規模 金管會:金控帶頭
2011-05-23 01:17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針對國內投信業者向金管會爭取拉平與境外基金的競爭基礎,減緩境外基金在台募集核准速度,官員表示,去年核准國內投信新募海外基金共60檔,今年至今也已核准18檔,每檔平均核准時間比境外基金快速。
官員指出,境內檔數不斷增加,規模卻無法跟著成長,主要是國內投信募完新基金就不管後續報酬率,國內投信應檢討如何讓費用率下降,要求基金經理人調降周轉率,減少標的短進短出,減少進出成本,才能有效的提高報酬率。
第2項方式是從金控作起,培養出大型投信來與境外基金競爭,官員表示,金控集團若能以通路資源、研究團隊及投資人才,支持投信子公司或孫公司,才能讓國內投信有經濟規模,國泰投信是目前值得觀察的標竿投信。
國內15家金控有9家設有投信子公司或孫公司,金管會官員表示:「金控下銀行都不推薦自家投信,投信若在金控裡爹不疼、娘不愛,要怎麼發展?」
證期局官員表示,國泰金控今年股東會要討論,金控收購投信孫公司股權,將國泰投信納為子公司,且將國泰人壽台股部位及投資人員移撥國泰投信,讓國泰投信管理資產規模成長到新台幣3,000億元以上,是值得觀察的新模式。
官員表示,國泰金的方向看來正確,國泰投信的基金及代操部位現在同時受證期局及保險局監理,且規模夠大才能去爭取大陸QDII、海外法人、國內四大基金等代操業務,金管會對國泰金收購國泰投信樂觀其成。
IFRS不動產認列 金管會6月2日公聽會討論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 2011.05.20 02:32 pm
金管會傾向在2013年接軌國際會計制度IFRS時,不動產維持「成本」認列,不以「公允價值(市價)」計算,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表示,採IFRS最主要目的是要讓財務報表接近現實狀況,金管會應該嚴格控管資產鑑定師的鑑價,做為入帳依據,而不是說每個估價公司標準不一,而完全用成本來認列。
羅淑蕾表示,IFRS的精神是以市價計算,對企業來說,如果不動產完全用成本認列,恐怕會讓財報失真。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出席立院財委會時表示,IFRS並沒有強制規定一定要照市價認列,不動產部分的認列有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不動產不容易變現,有些企業可能本身就擁有不動產,也不打算變現。第二是不動產的市價變動太劇烈,不易掌握,而且不動產鑑價公司的標準不一,如果用公允價值來表現的話,穩定性不夠。
目前金管會將在6月2日召開公聽會,屆時將找許多企業包括台塑、南亞等公司,而金融業則會找公會前來討論。
客戶資料運用 從嚴規範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11.05.23 04:02 am
銀行、保險及證券業從事跨業的合作推廣案,有關客戶資料的交互運用,將從嚴規範,金管會研擬新規定,不符規定者,必須在新規範發布實施後一個月內調整。
金管會表示,現行規定對合作推廣的客戶資料運用,規範較不明確,為維護消費者權益,特別在研擬的「銀行、證券商及保險公司等機構合作推廣他業商品或提供服務規範」修正案中,增訂明確規範。
以後金融機構辦理跨業的合作推廣時,應取得客戶書面同意後,才能將客戶基本資料,提供給合作的其他金融業,從事行銷金融商品使用。
所謂客戶基本資料,限於金融機構客戶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統一編號、電話、電子郵件及地址。
在這項規範發布施行前,金融機構已取得客戶書面同意利用其資料從事合作推廣者,如果運用的資料範圍跟新項規定不符者,如提供基本資料以外的交易往來等其他資料等,必須在新規範發布後一個月內調整。
修正草案並增訂,金融機構將客戶基本資料,提供其他合作的金融業行銷使用時,其他金融業不得以這家金融機構的名義,行銷金融商品。
舉例來說,參與合作推廣的銀行,將客戶基本資料提供保險公司從事行銷時,保險公司須以保險公司名義行銷,不能用銀行的名義行銷,避免攀附商譽,讓客戶混淆不清。
金融業現增熱 今年估 2,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2011.05.23 04:02 am
因應政策要求強化資本,上市櫃金融股(不含證券股),今年到目前為止,現金增資規模約1,600億元(含中國人壽近日完成75億元),由於還有台企銀及合作金庫也有意現增,估計可能達到近2,000億元,創歷史新高。
14家上市金控股,就有一半即七家宣布將增資,其中,華南金及開發金是金控成立來首度宣布現增,富邦金雖去年也通過擬現增,但最後並未辦理,若今年度辦理,也是金控成立來首度現增,第一金則是民國92年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後首度現增。
金融業者表示,因應新版巴塞爾協議即將上路,為充實自有資本,及兩岸金融政策開放,國內金融機構有意前進大陸,為拉高大陸投資規模,各金控均卯足全力計劃現增,形成近期一窩蜂現增的景況。
法人也指出,金融股過去受限於兩岸遲遲無法開放,在台灣業務成長有限,不需要龐大的自有資本,但如今兩岸金融漸朝開放政策,當然要未雨綢繆預備資金。
由於各金控及銀行紛紛大舉募資,要向股東伸手拿錢,為了能募到好價格,預料大股東作多心態較濃,有助未來股價表現。惟大幅現增後,首當其衝的是獲利若未同步成長,將稀釋每股獲利能力,對股價處於不利狀態,除非未來前進大陸投資效益能迅速拉升,維持每股稅後純益(EPS)的穩定表現。
第一金董事會通過將辦理8億股現金增資,預估募集約160-180億元資金,主要目的是作為厚實資本、進行海外併購準備,同時現增後的第一類資本適足率可望在8%以上。華南金也宣布,將募集150-200億元,並作為未來登陸銀彈,增資後第一類資本也可達到8%以上。
開發金、富邦金、玉山金均採國內現金增資或以新股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籌措銀彈。其中開發金預計籌措120億元;富邦金預計最高不超過400億元資金;玉山金預計籌措120億元。
至於大型壽險金控新光金,為強化旗下新壽的財務結構,有意籌措的6億股現金增資案,市場推估將募集約60億元資金;另一壽險公司台壽保董事會通過將增資7,500萬股,增資主要以強化資本結構為目的。
IPO新股 今年七成「破發」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台北報導】 2011.05.23 06:05 am
金管會推動台股資本市場成為高科技及創新產業籌資平台,但台股今年十檔IPO上市新股卻有七檔跌破上市價,「破發(發行價)率」高達七成。新股上市表現弱勢,與政府的強勢推動資本市場形成強烈反差。
市場人士指出,總統大選將提前與立委改選併選,近期金管會等證券單位,配合總統大選,在市場強勢推銷、宣揚資本市場發展的「執政業績」相當明顯;但主管機關強勢推銷資本市場業績,今年新股上市的股價表現卻相當弱勢。
今年十檔IPO新股中有七檔跌破發行上市價,「破發率」高達七成,一檔則面臨上市價保衛戰。其中四檔國內IPO案的虹冠、奕力二檔跌破上市價;海華上周五收35元,面臨上市價保衛戰,海華也是今年第一家上市櫃首五日曾跌破承銷價,承銷商被迫動用「安定操作」的新股。
二檔今年第一上市案的KY貿聯及KY百和都跌破上市價,KY貿聯上周五收53.1元,較上市價下跌5.18%;KY百和上周三第一上市首日即跌破上市價,創下第一上市案首例,目前跌幅達4.38%。
四檔TDR第二上市案,除金衛外,晨訊、爾必達、杜康三家都跌破上市價。杜康目前較上市價的跌幅為19.03%;爾必達跌幅為7.51%;晨訊跌幅為16.32%,即使還原現金息值0.2244元,跌幅也高達逾14%。
法人指出,今年台股並非走空頭,新股上市股價表現不佳,出乎市場預料。
**************************************************************************************
本新聞資料摘錄自以下台灣新聞網站,如需更詳盡之內容,請參閱以下網址: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網理財: <http://money.chinatimes.com/>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tw/>
精實新聞: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中央社商情網: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時報資訊: <http://www.infotimes.com.tw/>
nownews:http://www.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