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抗議事件持續蔓延,儘管沙烏地阿拉伯上週發表宣言保證石油供應無虞,原油價格仍然持續向上攀升,紐約輕原油期貨來到每桶100美元,而布蘭特原油則突破115美元,石油價格攀至兩年以來最高,全球股市也因此陷入下跌整理的態勢。
若從利比亞事件發酵,石油暴漲當日算起(2011.02.18),近一個多禮拜以來MSCI全球指數下跌1.6%,其中已開發國家跌幅普遍較深。美國S&P 500指數下跌2.73%,NASDAQ指數下跌3.42%,道瓊歐盟Stoxx50指數下跌2.76%,而日經225指數也有超過3%的跌幅。反觀MSCI新興市場指數僅下跌0.88%,而金磚四國中除巴西以外皆呈現上漲的局勢,顯示在此波事件當中新興市場相對抗跌。
年初以來新興市場即受通貨膨脹困擾,各國股市大多呈現下跌狀態。然而,中國於農曆年過後於今年首次調升銀行存放款利率及存款準備率,而1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4.9%,普遍低於市場預期,顯示中國控制物價的政策已逐漸發酵。上證指數自農曆年過後至今上漲4.29%,表現亦優於其他市場。而年初領跌的印度以及印尼股市,在 2月份以來也有逐漸回穩的跡象,並沒有因為中東北非的政治事件而持續破底,俄羅斯股市則受惠於油價飄漲,RTS指數創下了兩年以來新高。
以目前經濟環境分析之,威脅全球經濟持續成長因素主要有二,首先是高油價帶來的通貨膨脹以及企業成本上升。能源價格的上升亦會排擠消費者其他消費的意願。第二即是政府緊縮貨幣政策對經濟復甦帶來的影響。若油價持續飆高造成通貨膨脹加劇,新興市場貨幣收縮政策勢必加速。而已開發國家也會開始面臨通膨的壓力。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已升至長期目標之上,英國通貨膨脹率亦持續攀升,市場預期歐洲地區將會在下半年開始調升利率的動作。兩者因素交互作用之下對於經濟成長將會造成一定的衝擊。
通貨膨脹將是未來一年內新興市場最大的挑戰,升息的步調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在政府政策得宜且有效控制通膨之下,市場將會回穩。目前觀察重點應在於原油價格水準,若油價持續攀升則有可能對於經濟帶來較大的威脅。一旦油價得到控制,相信新興市場將得以維持上漲的動能,投資人也可考慮逢低分批佈局相關類型基金。
利比亞事件發酵後至今主要股市表現(2011.02.18~2011.03.01)
|
指數表現 |
|
指數表現 |
紐約輕原油期貨價格 |
15.58% |
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 |
12.58% |
MSCI全球指數 |
-1.60% |
MSCI新興市場指數 |
-0.88% |
道瓊工業指數 |
-2.69% |
中國上證指數 |
0.66% |
S&P500指數 |
-2.73% |
印度Sensex指數 |
1.29% |
那斯達克指數 |
-3.42% |
RTS俄羅斯美元指數 |
5.04% |
日經225指數 |
-3.23% |
巴西聖保羅指數 |
-2.68% |
道瓊歐盟Stoxx50指數 |
-2.76% |
印尼雅加達股價指數 |
0.32% |
資料來源: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