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波動大,券商維持資本適足率不易,證期局昨(20)日宣布,將調降券商辦理財富管理業務的資本適足率門檻,由現行250%降為200%,證期局副局長王詠心表示,主要是券商公會反應維持250%以上高門檻較困難,若連續2個月未達標,即必須停辦業務,因此金管會決定適度調降。
王詠心表示,昨天起預告「證券商辦理財富管理業務應注意事項」,徵詢外界意見。
金管會這次調降資本適足率門檻後,符合申請資格的券商仍只有10家,並未增加;目前已有東亞證、大華證、元富證、兆豐證、群益證、寶來證及元大證取得核准且已開辦財管業務,凱基證及統一證則已獲核准、近日內開辦。
銀行、保險、證券都可申請開辦財管業務,銀行開辦此業務的資本適足率門檻是8%以上,即現行資本適足性的最低法定門檻;保險業則是風險資本額(RBC)200%以上,同樣符合法定最低門檻即可。
至於券商法定最低要求是150%,但金管會當初訂出相對嚴格的申請門檻,要求要250%,且連續2月低於250%就必須停止業務,連續重回250%3個月才能再報經證期局核准恢復。
券商公會向金管會反應,這樣的高門檻要維持相對較困難,一旦有波動可能就被停止財管,要再等3個月以上且資本適足率達250%才能恢復。
王詠心表示,券商的財管業務大多是今年核准,有業者8月才開辦,券商財管業務可以信託方式進行運用,包括銀行存款、公債等投資、債券附條件交易、國內股票投資、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期貨、借券、國外投資等,但券商多以基金為主,目前7家已開辦券商的財管資產規模為19億元。
王詠心表示,另一項資本適足率須達250%以上才能申請的業務,是委託保管及運用其款項業務,這部分仍無券商申請,可能是經營較無利基,券商公會也未反應要調降門檻。
金管會主秘林棟樑昨(20)日指出,金控母公司負有對子公司內部控制責任,金管會「會積極瞭解富邦金對子公司內控的問題。」
金管會指出,金控法第51條明定,金控應建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第60條則規定,未建立或未確實執行內控或稽核制度者,可處新台幣2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罰鍰。
金管會昨(20)日發布解釋令,為因應公開發行公司將其部門依企併法切割為100%持有的新子公司,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持有公司股份超過已發行股份10%的股東,可將私募股票轉讓給新的子公司,但要依規定公告。
證期局官員表示,公開發行公司將部門切割成立100%持有的新子公司,依舊是公司的一部分,有些私募股票與新子公司密切相關,必須切割成為新子公司資產,所以修改函令,允許公司內部人、大股東將私募股票轉給新的子公司,這樣轉讓並不影響公司整體資產。
今年以來國內投信業者新基金募集熱潮,明顯轉向以新興市場或亞洲為主的內需消費相關主題基金,事實上不只台灣基金業如此,中國基金業者今年以來也幾乎每個月都有消費相關基金展開募集。
近日位居中國基金規模前十大的銀華基金公司正在募集一檔消費基金,台灣如元大投信、第一金投信亦募集消費基金,顯示瞄準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內需投資已成為未來趨勢主流。
觀察最近5年國內投信業者募集新基金的趨勢,從2007與2008年以全球型基金為主,逐漸轉為聚焦新興市場、中國、大中華、亞洲等區域型基金,今年更有一半以上基金聚焦在新興市場國家內需消費成長潛力之相關商機上。
元大投信分析,主要是看準新興市場經濟結構轉型、加上擁有龐大人口所帶動的消費成長動能,如本週正開始募集的元大新興消費商機基金等。
元大新興消費商機基金經理人李湘傑表示,中國公佈最新的零售消費成長率仍維持17%,代表內需消費仍穩定向上成長,中國基金業的基金募集趨勢也因為看準中國經濟政策的趨勢,包含十二五規劃將擴內需定為未來國策、人民所得未來5年要翻倍、今年9月開始中國稅改將所得稅起徵點從2千人民幣提高至3千5人民幣,將增加可支配所得,加上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更進一步助長消費成長力,也將使亞洲鄰近國家跟著雨露均霑。
李湘傑說明,新興市場國家在前一波的景氣多頭中,因為大量進行基礎建設帶動相關原物料需求與大漲行情,目前新興市場國家進入消費升級的階段,尤其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各國政府開始重視提振內需市場,以成為挹注經濟成長主要支柱,如中國的經濟政策轉向扶植內需產業,印度與東南亞國家在經濟政策上也是要提高民眾所得,以增加消費力。
|
大陸各種交易所已超過300家,交易項目從大蒜到藝術品無所不包。據陸媒報導,由於交易缺乏監管,國務院可能在9月下旬公布整頓產權、股權市場文件,整頓交易所結構及交易模式。
據中國經濟週刊引述東北某省金融官員的話報導:「很多地方政府都想搞一個交易所…趁現在還沒人管趕緊先建起來,規矩出台之後再完善。」中國人民銀行3月已對大陸各地交易所進行了調查,了解各地建立交易所目的、目前設立的機構、股權、交易規則等。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說,做實業不容易賺錢,大家還是要找投資出路,流動性過剩和市場內在需求促成了交易所的火爆。另一方面,交易所設立可帶來巨大資金流,因此地方政府熱衷成立交易所。
所有交易所中,又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與貴金屬交易所最火熱。以單位份額1元人民幣(下同)掀起藝術品投資熱潮的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曾將白庚延的「黃河咆嘯」市值炒到1.03億。
天津文交所的成功激勵湖南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6月3日掛牌成立、廣東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7月15日揭牌。
貴金屬也是最受追捧的一類交易所,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4月21日開市;湖南稀貴金屬交易所6月28日成立。
相對於欲振乏力的股市,金融資產交易所則有爆發之勢。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4月7日成立;大連金融資產交易所6月2日成立;河北金融資產交易所7月5日成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地也都成立了金融資產交易所。重慶有股份轉讓中心,吉林有股權交易所。
不過,缺乏法律依據的交易所也引起各方撻伐,據陸媒經濟觀察報報導,大陸監管單位正制定對交易所「份額交易」不能超過200份上限的規定。
鄭州文交所7月宣布將推出「藍田泥塑」、「王鐸詩稿」和「全遼圖」的份額交易產品,雖然受到投資人熱烈認購,但大陸國家文物局致函河南省文物局表示,這些銷售活動違反「文物保護法」,要求河南省文物局調查。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某些不應該交易的東西也交易,反成投機客套現場所」。因此,大陸國務院有可能9月出手整頓交易所亂象,從治理結構及交易模式下手。
第一金控現增展延特定人募集期間,引發已繳款小股東的異議,證期局表示,當初同意第一金展延案時,已附帶要求,請公司針對已繳款股東或員工等,應「研議為適法之處理」,若小股東要求退款等,第一金應研究民法契約如何撤銷,金管會不會強制限定如何辦理。
證期局表示,先前也有企業辦理增資時申請過展延募集期間,一般都是對特定人的部分,這次第一金會出現小股東的異議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價格波動度可能大於先前申請的一些個案。
官員表示,先前也有公司會考慮如何處理想退出的股東,這部分已提醒第一金要研議提出適法的處理,不過官員強調,股東繳款基本上就是認同此增資案,視同與公司間已訂定民法契約關係,現在要撤銷契約關係,就看公司如何依法辦理。官員也強調,公司法156條已明訂,同次發行的股份,若發行條件相同,則價格必須一律,所以小股東不必擔心第一金展延特定人募集期間,會出現價格落差等問題,大家拿到股票的時間也會一樣。
|
|
第一金現增案撥券日由原定的昨(20)日延期到10月中,引發已繳款的股民強烈不滿,要求第一金選擇立即撥券或退還增資認購款。股民並向金管會檢舉,指第一金延後撥券又不退款於法無據,嚴重影響參與現增者資金調度,損害逾2萬名已繳款股民權益,要求金管會介入處理。
第一金控副總經理洪新湜昨天回應表示,現在是在等10月7日最後繳款日,若是足額完成現金增資,就會按時程撥券;若未足額,將宣布現金增資失敗,會立即補償本金加利息給投資人。
第一金指出,展延案9月16日已獲金管會核准備查,程序一切合法。
第一金強調,主要是近期全球股災讓第一金的股價跌破現增價,因此提出展延,對投資人依權利提出任何訴求都予以尊重;且第一金已向金管會提出承諾書,若因此致原股東、員工、參與公開申購的中籤人及已繳款特定人提出合理及具體理由主張權利受損,第一金願負賠償責任。
但參與第一金現金增資的股民則認為,第一金所謂的補償方案是以認購股款乘上繳款日至實際付款日天數,乘以利率1.38%(台灣銀行1年期定儲固定利率)計算日息,一般公開申購投資人如於9月8日繳款,以認購1張計算,至10月12日,每人可拿到的補償僅約27元。
股民指出,第一金大股東是公股,第一金考慮股價下跌延後特定人繳款日,卻不顧已完成繳款股民的死活,更未見政府護盤,讓第一金股價一跌再跌,從繳款截止日到昨天已下跌1.55元,股民每認一張就已虧了1,550元,「後面還不知會跌多少」,但利息補償只有27元,這種賠償一點都不合理。
部分股民更強調,第一金是在收了股款後才延後撥券日,這種單方決定的做法嚴重影響股民資金調度,因為沒有辦法順利拿到股票賣出,因此要求第一金如果不如期撥券,就應該退還認購股款,否則「以後誰還敢參加公股金融機構的現增案」。
洪新湜指出,原先預計9月20日撥券,是按照一切順利的前提下推算時程,只是預計日期,而且法律原先就允許可延期,所以還是要以發行人的最後撥券公告為準,現在已經公告補償方法,第一金無法立即退款,一切要等10月7日特定人繳款截止才能決定,且股價只是短暫下跌,希望投資人能有信心。
至於近期也將辦理現金增資的華南金控和台灣企銀指出,最近股市下跌反而有助現增,且兩家目前都尚未定價,在此之前也都可以展延定價日期,或以較低現增定價讓投資人認購,增資進度依原先計畫不變,應該不會受到第一金現增影響。
The Asset(財資)雜誌將2011臺灣區Triple A Investment Awards(最佳資產管理公司獎)頒發予寶來投信,並將於10月20日在香港舉行頒獎典禮。繼2010年摘下財資雜誌最佳資產管理公司大獎後,寶來今年再度掄元。
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深耕大中華市場更將投資、業務範圍拓展至全亞洲,是寶來投信願景,旗下主動式、指數化、期信基金等產品線,已持續推出順應市場需求及資產配置的元件,而ETF在持續獲得機構法人及投資大眾的積極參與下,旗下11檔ETF總規模已高達1195億元,透過投資團隊專精研究及技術開發,已走在台灣投資市場最前端。
財資雜誌今年針對亞太區9國進行最佳資產管理公司評選,寶來在眾多台灣區資產管理公司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
合庫前進澳洲雪梨設點,將與四大銀行合作爭取聯貸商機。合作金庫位於澳洲的雪梨分行昨(20)日開業,將成為合庫搶攻南半球亞太金融市場商機前哨站,根據合庫展業規劃,為迅速拓展在地大型聯貸案源,合庫將爭取與COMMON WEALTH、WEST PAC、ANZ和澳洲國民銀行等4大銀行合作。
合庫董事長劉燈城昨天赴雪梨主持開業儀式,接受記者越洋電話訪問時指出,對雪梨分行的展業目標將以承作台商放款及大型國際聯貸案為主軸,接下來則將瞄準越南、柬埔寨布點,待金管會核准便會向柬埔寨政府提出金邊分行申設。
劉燈城對合庫大陸布局表示,設置大陸第2分行及蘇州分行支行的計畫已同步進行,除了第二分行將在天津、重慶、成都「三擇一」,蘇州分行的支行將挑選2、3個地區提出申請,其中在蘇州台商匯集的「高新區」已位列榜上。
合庫指出,雪梨分行未來可辦理的業務範圍甚廣,除了尚不能辦房貸業務,包含存款、放款、進出口貿易融資及匯兌等業務均可辦理。
為加速合庫在雪梨展業的動能,合庫也將進行「二路四階段」規劃,除分別尋求與4大銀行合作爭取國際聯貸案商機,也透過當地外貿協會、台商協會取得台商中小企業放款案源,同時底定從台商、當地華人、亞裔,乃至於澳洲當地居民的4階段客群擴散計畫,最後則是要讓雪梨分行在地化。
劉燈城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成長陷入衰退疑慮,澳洲仍表現出強勁穩定的經濟成長力道,合庫很看好雪梨分行業績成長潛力;合庫內部評估,澳洲除了澳幣持續升值,市場基本放款利率更達5~6%,與存款有1.5~2個百分點的利差,放款商機可期。
大型公股行庫已有多家在澳洲設點,在雪梨設點者除了合庫,還包括兆豐銀、台企銀,華銀最快也可望在今年底前跟進;一銀則在布里斯本設點。合庫是在澳洲地區設分行的第4家台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