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證券昨日與美國投資銀行Oppenheimer & Co.Inc.(簡稱OPCO)簽訂MOU,在投資銀行、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及研究調查等4項領域攜手合作。
*台灣銀行昨天與大陸交通銀行簽署MOU,這是台銀與大陸中國銀行、南京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簽署MOU以來,第4家簽署合作協議的陸資銀行。
*寶來投信去年與中國大陸華夏基金公司簽署MOU後,近期將與中國大陸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及花旗(中國)銀行簽署第一個實質合作協議。
*國泰世華銀上海分行取得銀監會核發「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批准函」,成為國內銀行在大陸6家分行,首家取得所有營業執照者,可進行所有存、放、匯等業務。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證實,為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來台掛牌,證交所採取二大突破,一是修改上市股票每股面額10元的制度,二是審核作業更有效率,爭取更多國外公司來台上市。
*薛琦認為今年新掛牌上市家數將破表,將有機會創下歷史新高,。
*金管會針對IFRS會計新制的不動產列帳方式作出重大決議,金融、產業不動產將一律採成本列帳,保險業爭取的「除外條款」宣告落空。*近期大盤持續壓回整理,量能低迷顯示進場買氣意願低落,股票期貨人氣旺。
.............................................................................................................
永豐證攜手OPCO 拓展美、亞市場
2011-05-31 01:40 旺報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永豐金(2890-TW)旗下永豐金證券昨日與美國投資銀行Oppenheimer & Co. Inc.(簡稱OPCO)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將在投資銀行、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及研究調查等4項領域攜手合作。永豐證可望將服務平台延伸到美國市場,並拓展大陸、日本、韓國、印度等地商機。
永豐證總經理莊銘福表示,OPCO為美國排名前2大之獨立投資銀行,成立超過125年。永豐證已與OPCO在債券固定收益商品方面有不錯的合作經驗,並在過去半年洽商進一步合作事宜。OPCO此次與永豐證合作,為亞洲第2家合作夥伴。
OPCO香港子公司凱萬亞洲行政總裁布達勳(Steve Bernstein)表示,OPCO在美國擁有完整、堅實的金融市場發展經驗,這次與永豐證簽訂MOU,將為2家公司帶來深遠的業務契機。
在和OPCO簽MOU之前,永豐金證券25日董事會才通過,擬與大陸上海證券簽署「培訓服務項目合作協議」。
台銀、大陸交銀簽MOU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11.05.31 04:36 am
台灣銀行昨天與大陸交通銀行簽署業務合作備忘錄(MOU),這是台銀與大陸中國銀行、南京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簽署MOU以來,第4家簽署業務合作協議的陸資銀行。
隨著兩岸政策開放,目前除一銀、華銀、彰銀、合庫銀、土銀、國泰世華等多家台資均已赴大陸設立分行外,今年以來各銀行更積極與大陸的大型銀行銀行簽署MOU,建立實質的合作關係。
台銀表示,昨天該行董事長張秀蓮,與交通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在上海交通銀行總行簽署MOU,雙方是基於業務發展及互惠互利的原則,就貸款、貿易融資、資金及人員培訓等進行合作與交流。
台銀指出,交通銀行是大陸上第一家全國性國有股分制商業銀行,也是大陸第一家可以從事銀行、保險、證券業務的綜合性商業銀行,目前名列中國大陸銀行的第五名。
目前兆豐商銀與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均已簽署MOU;第一銀行分別與交通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簽署MOU;另外,華南銀行日前與福建海峽銀行簽署業務合作協議。
寶來投信西進 傳捷
2011-05-31 01:35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國銀積極與陸銀簽署MOU,投信也開始主動出擊,寶來投信去年與中國大陸華夏基金公司簽署MOU後,近期將與中國業者簽署第一個實質合作協議,對象是中國大陸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及花旗(中國)銀行。
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主要是為接下來發行A股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鋪路,與兩大合作夥伴分工上,中證指數公司將著重指數授權,花旗(中國)銀行則是A股ETF保管銀行,三方簽署合作協議後,將更密切合作。
這是寶來投信第一個與中國大陸業者有約束性的業務往來合作契約。寶來投信指出,會先將協議草案提報董事會討論通過,並報主管機關備查,才會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及花旗(中國)銀行簽署相關文件。
中國指數眾多,包含富時中國A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深證100指數,甚至有很多細分的產業指數,寶來投信表示,還在評估發行A股ETF可能追蹤的指數,目前以具代表性、規模和成交量均大的上證50指數最可能出線。
劉宗聖指出,大陸證監會已正式核准寶來投信取得投資A股的QFII資格,接下來外匯管理局計上半年可通過實際額度,接下來會在6個月內完成產品發行,因此預計今年內可在台灣發行原汁原味的A股ETF。
劉宗聖表示,寶來投信一直與大陸資產管理業者互動頻繁,未來會以指數化投資產品為重點,其他跨境業務部分,去年協助泰國最大退休金資產管理公司(KTAM)在泰國發行首檔跨境ETF,除希望在泰國發行第2檔,也在接洽越南。
國泰世華滬行 存放匯通包
2011-05-31 01:35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國泰世華銀上海分行昨(30)日完成第1筆美元兌換人民幣業務。國泰世華銀上海分行上周五取得銀監會核發「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批准函」,成為國內銀行在大陸6家分行,首家取得所有營業執照者,可進行所有存、放、匯等業務。
去年12月,包括合庫、一銀、土銀、彰銀及國泰世華銀等中國大陸分行紛紛開業,華銀深圳分行則在今年元月開業,國銀分行雖已在中國大陸開業,要經營各項業務仍須先取得32張執照,且完成各項金融網路連線。
國泰世華銀上海分行目前已拿到32張執照,且完成所有連線,昨日因而辦理第1筆美元兌換人民幣業務。
目前國銀分行有些仍卡在城市金融網連線,無法辦理一般放款,部分銀行中國大陸分行到5月都尚未開始辦理放款業務,業者請求金管會協助之後,金管會已經透過與銀監會的聯繫平台專案處理,希望7、8月能協助國銀完成所有城市金融網連線。
國泰世華銀上海分行則已在27日完成所有城市金融網連線,且取得32張執照中的最後1張,即外匯市場會員執照,從昨日開始,客戶到國泰世華銀上海分行,可辦理人民幣兌換美元,或美元兌換人民幣等各項外匯業務。
證交所的2大突破
2011-05-31 01:35 工商時報 記者楊穆郁/台北報導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證實,為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來台掛牌,證交所採取二大突破,一是修改上市股票限定每股面額10元的制度,二是審核作業更有效率,預計將可爭取更多國外公司來台上市。
在主管單位、證交所、各承銷商及會計師的努力之下,自民國98年以來已經有34家海外企業來台第一、第二上市,惟市場各界認為還有努力空間。
薛琦接任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之後,就把鼓勵台商回台上市當成重要使命,隨後更進一步擴大為爭取各地外國公司來台上市,經過數年來的努力,已經繳出初步的成績單。惟薛琦表示,台灣證券市場相當具有特色,有很好的競爭力,若干制度再進一步調整後,應該會有更多國外公司願意來台灣上市或發行TDR。
薛琦指出,目前國內證券市場在法令限制下,規定每家公司股票每股面額一律為10元,這是國外沒有的規定,很多外國企業反應這個限制對其想來台上市造成很大困擾,國外公司為了上市,不得不到開曼群島註冊,把股票調整成和台灣一樣的每股面額一律10元,但此舉不但徒增成本費用,也影響企業來台掛牌時程。
薛琦表示,為了讓更多優良的國外企業來台上市,主管單位已經同意取消每股面額一律10元的限制,應該可以鼓勵更多的國外企業來台上市。另外,以前證交所內部的內規,對每年12月31日以前未能獲證交所董事會審核通過的上市案,必須補送年度財報,或等財報出爐後才可以送件申請上市,造成每年4月底以前出現上市的空窗期,這一點也將取消。
薛琦表示,每一個資本市場都有他自己的特色,宜就自己的特色去發展,把優勢有效發揮出來,就是一種最好的競爭力展現,不必什麼都想要。
薛琦指出,台灣證券市場是全世界最類似美國那斯達克的市場,但又比那斯達克具均衡的特色,因為台灣的傳統產業也不弱,只是以前被兩岸關係侷限了,在兩岸簽署ECFA之後,台灣傳統產業的發展空間將更寬廣。
今年上市家數 史上新高
2011-05-31 01:35 工商時報 記者楊穆郁/專訪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樂觀認為今年國內外企業新掛牌上市的家數將破表,超過50家的原定目標。若扣除往年各年度由上櫃轉上市的家數,今年新新掛牌上市的家數將有機會創下歷史新高,內部朝衝刺65家以上努力。
以下為薛琦的專訪紀要:
記者問:政府為建立本土證券市場成為「具有產業特色之區域籌資平台」,由金管會主導成立跨部會推動「吸引全球高科技與創新業來台上市櫃」專案小組,規劃在2010年至2013年間增加330家新上市櫃公司。其中,外國企業來台第一、第二上市櫃117家,本國企業IPO213家,證交所和櫃買中心之間怎麼分配?
薛琦答:扣除2010年,從2011年到2013年每年證交所要新增50家上市公司,本國企業上市、海外企業來台第一及第二上市各新增25家。櫃買中心方面則每年新增35家上櫃公司,本國企業30家、外國企業5家。
問:今年新增50家上市公司目標能否達成?目前進度如何?
答:我對達到新增50家上市公司的目標相當樂觀;依目前海外企業第一上市、第二上市和本國企業IPO三部份已掛牌和送件情形估算,不但可以順利達到50家的目標,甚至有機會大幅破表演出,內部將努力衝刺,希望能進一步挑戰65家。
今年海外企業來台第一上市方面,已有2家掛牌交易,已向證交所送件申請者有8家,其中2家獲證交所董事會討論通過,呈交主管機關核定中;另外還有53家正進行上市輔導中,只要其中有五分之一完成申請上市及相關審核程序,這部份也可貢獻10家左右新海外企業第一上市公司,加總起來即有20家。
TDR方面,今年已有4家掛牌,也有6家走完掛牌前審查相關程序,6家中有3家已敲定上市日期,另外還有7家待審中,由於TDR的審查作業時間比較短,12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因此,光今年上半年即有機會增加17檔TDR。
本國企業方面,已有4家新掛牌公司,去年送件申請上市方面,有5件今年將陸續審理,而今年來已申請上市的案件,扣除一家為上櫃轉上市之後,即有10家,而排在6月到第三季送件 申請者有10家、第4季已經排了5家。雖然本國企業申請股票上市作業流程比較長,想要年底前掛牌,最慢要在10月前送件;惟從目前進度,達到新增25家本國上市公司的目標應可達成。
問:證交所有沒有擴大海外企業來台上市區域的計劃?
答:除了大陸台商、海外掛牌的大陸企業、香港及新加坡上市公司之外,美國、日本及歐洲也都是證交所積極爭取海外企業來台第一、第二上市的地區。
而未來證交所也希望把海外企業來台上市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到歐洲地區。
不動產一律成本列帳
2011-05-31 01:35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金管會針對IFRS會計新制的不動產列帳方式作出重大決議,金融、產業不動產將一律採成本列帳,保險業爭取的「除外條款」宣告落空。金融業者表示,金管會這項決定嚴重損及「公司權益」,將在本周四(6月2日)公聽會據理力爭。
金管會昨日舉行IFRS新制公聽會的會前會,會中決定,「所有產業」帳上不動產一律「成本列帳」,亦即包括銀行、保險業投資用不動產,未來也全數用成本列帳,不得將增值利益計入股東權益。
昨結論對金融業衝擊最大。其中壽險業者因投資不動產金額可觀,將直接受影響,一般預期,幾家大型壽險業者帳面2,000多億元不動產增值利益,可能而因歸零,無法計入淨值。
官員則表示,2013年國內上市櫃公司及金融業與IFRS直接接軌,帳上不動產全數用成本列帳,但增值部分,即依公允價值評價的結果,還是會揭露在「附註」,投資人一樣看得見各公司不動產增值的總金額。
金管會官員表示,已預期周四公聽會可能「砲火猛烈」,因此昨天舉行會前會沙盤推演,並定調結論是所有產業帳上不動產、固定資產一律以成本列帳,以「維持台灣資本市場長期穩健」。
官員強調,金管會上月也派員飛到倫敦,向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SB)主席確認,台灣這項不動產以成本列帳的決定不違反IFRS準則,仍符合國際接軌原則。
據了解金管會目前立場是先「觀察幾年」,確定台灣不動產鑑價制度上軌道,公司不動產價值也不會波動過大,幾年後也許會改回用市價列帳。
官員進一步解釋,不動產以公允價值列帳需要一段適應期,最好先以附註方式揭露,等鑑價結果確定可靠、值得信賴,且國內不動產鑑價師可因應市場胃納時再接軌。
官員表示,IFRS的精神是初期用成本法,未來可以改用公允價格列帳,但若一開始就採公允價值,未來就不能再改為成本法,因此,金管會決定初期要用較嚴格的方式列帳,等觀察一段時間後,再考慮是否改用公允價值。
金融股票期貨 人氣旺
【經濟日報╱曹佳琪】 2011.05.31 04:12 am
近期大盤持續壓回整理,量能低迷顯示進場買氣意願低落,而股市上沖下洗,投資人若能把握買賣時機,以股票期貨作為投資工具,可提高獲利。
凱基期貨表示,在長線上仍有不少行情備受矚目標的,除近期的Computex展覽,6月起跑的除權息旺季,及6月底的陸客自由行,都有可能帶動買氣升溫,投資人可把握機會提前進場佈局。
以近期股票期貨成交量看來,截至昨(30)日為止,金融股成交量明顯增加,近月前十大成交量標的就有四檔為金融股,包括中信金、國泰金、富邦金、第一金,再把級距放寬到前20大,則再增加五檔包括新光、永豐、中壽、元大與彰銀,顯示金融股近期受市場矚目。
凱基期貨指出,近來金控陸續舉辦法說,業績多為正向,不管是利差可望升高、不動產增值收益或是財管業務回溫,都對未來表現埋下伏筆,雖然現貨市場目前反應冷淡,但一旦整體市場轉守為攻,金融股的股票期貨可多加留意。
除金融股外,近期成交量大幅增加的重要標的還有晶電期貨,在尚未有造市者提供流動性的狀況下,該標的成交量仍能增加,顯示基本面的業績利多也是支撐人氣的一大要素。
另外,近期台塑集團工安事件風波,甚至被雲林縣政府要求停工,導致股價表現不如類股,但轉單效應在塑化類股間悄悄發酵,以專業廠東聯來說,昨天股票期貨同現貨跳空開高,成交量也見增加,買賣價亦拉近,顯然熱門議題也可望帶動成交量增加及買賣方進場。
凱基期貨建議,投資人選擇股票期貨作為投資工具時,可多思考近期議題,由其所帶動的連帶效應個股作為標的考量。
期交所辦理「股票期貨期股非凡獎勵活動」,交易人於5月3日至10月31日任一月交易股票期貨達五口(含)以上,交易次月至期交所網站登錄,可獲贈財經周刊13期。
**************************************************************************************
本新聞資料摘錄自以下台灣新聞網站,如需更詳盡之內容,請參閱以下網址: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網理財: <http://money.chinatimes.com/>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tw/>
精實新聞: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中央社商情網: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時報資訊: <http://www.infotimes.com.tw/>
nownews:http://www.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