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新光金 邁進機會年
*元大寶來期貨聯手春節不打烊 照常交易 *兩岸網銀交易 華南搶到第一 *權證推廣 證交所表揚傑出券商 *元大權證 投資人偏好度33.1% *合併綜效大 群益金鼎證列前段班 *寶來證 舉辦逾百場宣導講座 *金融業獵才 今年逾2,000人 *融資買券商自家股票 擬鬆綁 *券商公會 提案總量控管 *留才 限制型股票將上路 *期交所去年交易量刷新紀錄 *期交所期貨商 去年獲利豐收 *第1檔RQFII基金 今上市 *115家上市櫃公司 強制電子投票 |
|
15家上市櫃金控去年獲利全數出爐,九家金控EPS超過1元,扣除去年新加入的合庫金,進入EPS 1元俱樂部的金控家數和前年同為8家;打進獲利百億元俱樂部的金控有五家,分別為富邦金、中信金、兆豐金、元大金及國泰金。
國泰金昨天公告去年12月單月稅後虧損5.1億元,全年稅後獲利111.8億元,每股盈餘1.09元,在15家上市櫃金控中排名第八;但子公司國泰人壽已完成債券部位調整,淨值由710億元提升到1,100億元以上,今年債券及相關投資操作可更具彈性。
國壽去年稅前虧損31億元,但因資本利得免稅,稅後反而獲利5.1億元,主要是上半年匯兌成本過高、資本市場波動,造成國壽去年獲利表現不佳,國泰金發言人李偉正表示,去年第4季避險成本已降到1.5~2%。
由於今年有外匯準備金新制,加上國壽淨值回升到1,100億元以上,資本結構更健全,業務及投資面會更強化。國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國壽將債券由持有到期移往備供出售,目前固定收益部位約6成在備供出售,與其他大型壽險業者已站在相對公平的比較基礎,未來債券操作可更具彈性。
新光金昨也公告去年12月單月稅後獲利0.25億元,累計全年稅後獲利54.45億元、EPS為0.65元,在金控中排名第12,其中子公司新光銀行趁去年獲利大幅成長,12月一口氣增提5億元呆帳準備,將放款覆蓋率拉高到1%,新光人壽今年則有不動產出售利益逾90億元將進帳。
國泰金子公司國泰世華銀去年12月也一口氣增提呆帳準備,單月稅前獲利0.5億元,稅後獲利1.2億元,全年稅後獲利111億元,放款覆蓋率已提高到1%以上,今年將申請大陸分行的人民幣業務及閔行支行。
中信金表示,去年12月受國際金融情勢動盪,資本市場操作不易,加上年底法金個案呆帳提存較多及部分投資案評估提損,及中國信託人壽因首期保單銷量較上月倍增,致初期需提存較多準備,使12月單月合併稅前盈餘僅8.1億元。
儘管台股即將在18日封關,台灣、中國雖股市春節期間放假,然而歐美市場卻照常交易,在金融情勢高度動盪時刻,元大期貨與寶來期貨決議,春節期間照常交易,投資人只要在元大或寶來期貨交易一口國外期貨,即可獲得象徵好兆頭的168元紅包,還可利用手中魔碼卡,即時交易即時對獎,活動7個交易日天天送出1台ASUS變形至尊平板電腦。
寶來期貨經紀業務處副總經理許國村表示,近期元大期貨和寶來期貨雙方業務主管密集討論,希望藉由CTA基金在台灣金融市場獨特性,提升業務團隊附加價值,廣耕全台300萬戶基金客群,延伸國內外期貨、選擇權和股票業務拓展,為將來元大寶來期貨,打造一個專屬業務價值鏈,協助投資人進行策略交易和資產配置。
許國村表示,寶來期貨已連續18年24小時不打烊,春節依舊服務不中斷,今年起並與元大期貨聯手推出「,凡元大期貨或寶來期貨客戶,於2012年1月19日至1月27日交易國外期貨,即可參加「龍年一路發」和「龍年天天抽」活動,除獲得象徵好運的龍年168紅包一份外,並可利用魔碼卡即時對獎,天天抽最夯ASUS至尊平板電腦一台,雖然2011年遭遇天災(日本大海嘯)人禍(歐債大風暴)衝擊,全球股市重挫,但由寶來期貨轉投資成立的「寶富多元策略期信基金」,2011年度報酬率逆勢高達7.63%,打敗台灣600多檔基金,績效位居第三,如從2011年8月全球1爆發股災後計算,該基金近半年績效更以10.79%奪冠,不少投資人誤以為應是放空股價指數期貨所致。許國村說,其實不然,放空天然氣、做多美國長期政府債券策略(看空長期利率)、做多美國中期債券策略(看空中期利率)才是勝出關鍵。
許國村指出,最受到投資人歡迎的兩週一次「策略報告」,將在農曆春節前發刊,提供投資人掌握全球八大類資產變化進而參與國外期貨,包括:能源、貴金屬、民生金屬、農產品、股票、債券、利率、外匯等。
國銀「破冰」登陸設立分行後,華南銀行率先開通台灣與大陸深圳分行間的網路銀行交易服務,讓台商可即時進行兩岸的資金調度。華銀電子金融部指出,未來客戶利用華銀網銀進行兩岸匯款交易,不但可比傳統匯款至少可省15美元匯費,還可省下約一天的匯款時間。
華銀高層表示,率先於珠江三角洲布局深圳銀行、寶安支行與租賃業務後,下一站將鎖定上海,目前華銀已與招商銀行等五家陸銀簽署MOU。華銀網銀新增「深圳分行查詢類及交易類服務」,將網銀服務範圍擴展至中國大陸,提供台商「即時性的帳務查詢」,率先提供網銀「即時資金調度服務」。
|
|
台灣證交所為獎勵權證發行人及受託買賣證券商對權證發行及交易市場之努力及貢獻,昨(10)日假台北市國際會議中心2樓國際廳,舉辦「100年權證發行人及受託買賣證券商頒獎典禮」。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表示,去年權證市場頗有進展,惟距目標還有段距離。金管會委員葉銀華則表示,權證市場形成後,今年起定位為權證成長年。
證交所昨日首度頒獎表揚推動權證表現傑出的券商,薛琦表示,去年國內權證市場頗有進展,在發行檔數、發行金額、成交金額占股市總成交值比重,都交出不錯的成績單,惟距離目標還有些距離,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代表權證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潛力。
葉銀華表示,權證市場熬了14年,現在才首度對發行者、經紀商舉行頒獎典禮,正好去年權證市場有3個特徵,分別為:權證成交金額在股市的占比首度突破1%、全年權證發行檔數連續二年突破1萬檔、月平均交易人數首度突破3萬人,這些特徵見證權證市場的形成,但距離權證市場真正成長,則還有努力空間,希望今年起進入權證成長年,也就是開始「轉大人」,權證市場能更活絡。
葉銀華表示,今年將建置「權證資訊揭露平台」,將各家證券商的報價資訊市場化之後,讓最佳買賣價位及隱含波動率相關資訊透明化,將有助權證市場更快成長。葉銀華表示權證對市場貢獻約有下列幾點:一、促進現貨市場的流動性。二、帶動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成長。三、留住國內金融創新人才。
薛琦表示,今年要向主管單位爭取避險專戶的權證交易稅由千分之三調降為千分之一。
根據去年投資人的偏好度統計,買元大權證佔全體權證比率達18.6%,若再加上即將合併的寶來權證的偏好度14.5%,整體偏好度高達33.1%,相當於每3個權證投資人中,就有一位選擇買元大寶來的權證,正因為發行量大、產品線齊全,加上積極造市、報價合理,所以最能夠提供投資人最完整的選擇。
元大證券總經理林添富表示,權證市場最近幾年能夠穩定成長,首先要肯定主管機關及證交所大力支持。主管機關去年多次修改權證相關法規,讓權證制度更為完備,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尤其,適時引進牛熊證,讓權證市場更活絡。對許多投資人來說,牛熊證簡單易懂、和標的一比一連動、有設停損點、投資門檻低等特性,提供投資人更方便的投資選擇。
貼近市場觀察發現,不少投資人已經懂得運用權證以小搏大、多空皆宜的槓桿特性,在不景氣的環境下,替自己創造更好的投資報酬。
|
經濟部商業司釋疑,券商或金控接受其證券戶融資券買進自家股票可望鬆綁。券商公會去年提案開放券商或金控可讓其證券戶融資券買進自家股票,據悉,經濟部商業司日前已發函金管會證期局,說明此建議並未違反公司法第167條。
相關人士指出,商業司的解釋是券商公會提出此案以來最大突破,也讓金管會今年鬆綁相關規定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券商公會以及業界預期,若金管會開放券商旗下客戶能用融資券,而非只能用現股下單買進該上市櫃券商或所屬金控的股票,客戶可以免除另外開戶的麻煩,加上可運用融資券的財務調度更靈活,可望因而加碼買進金控、證券等金融類股。
業界人士指出,金管會鼓勵券商整併,但相關障礙若不打破,可能帶給客戶麻煩,如去年元大金控合併寶來證,因其市占地位,等於市場每4個投資者就有1人在元大寶來開戶,相關規定讓很多投資人想投資元大金股票就須「轉檯」。
券商公會指出,此案在去年已與主管機關討論一段期間,先前主要是卡在是否違反公司法第167條,讓此案進度停滯不前。
但據經濟部商業司的函令內容,除了釋疑,進而建議金管會證期局運用公司法第167條排除例外空間,修正「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開放,可說已有路可循。
券商公會指出,提案爭取金管會鬆綁,主要是上述問題造成客戶不便,現行規定下,客戶只能從「買進現股」與「另外開戶其他券商」二擇一,不僅資金調度可能造成投資者不便,也有違金管會鼓勵「one-stop shopping」的服務精神。
包括元大、富邦、開發、永豐、日盛等具有中大型金控背景的券商,不僅是經紀市占率名列前茅的大戶,所屬金控母公司的基本面或併購題材也常成為投資人加碼標的,但經紀部門客戶若要買進該金控股票,只能到別家券商開戶。
相關人士指出,同樣的問題也存在凱基證、統一證、元富證等這些屬「個體戶」中大型券商。
爭取金管會破除融資券買進自家股票禁令,券商公會提案總量控管。據悉,券商公會及多家券商業者為爭取金管會鬆綁現行投資戶對融資券買進自家股票禁令,提出「總量控管」及利害關係人、大股東、員工等身分別限制等因應對策。
其中,券商公會已在提案裡,將初期開放的融資券買進占該公司淨值比重,由一般的10%「打對折」至5%,希望能因此釐平證期局等主管機關開放的疑慮。
根據券商公會遞交金管會證期局的提案,為避免產生主管機關憂心的券商或金控大股東、經營高層利用制度開放而用「人頭戶」炒作該公司或所屬金控股票,因此採取上述把關機制。
依相關機制,除可限制利害關係人、公司員工、大股東等身份者仍只能以現股下單買進,還進而對「量」作出限制。
相關人士分析,客戶融資券買進該證券公司或所屬金控股票,「所有權」在客戶而非券商或金控,即便客戶股票後來因擔保維持率不足而被斷頭,券商要處分這些股票擔保品完全是在公開市場賣出,沒有「私相授受」的問題。
經濟部也建議,證期局可修改「融資融券管理辦法」來開放券商客戶下單不只可用現股,也可用融資券買進該公司或金控的股票。
根據券商公會提案,投資人決定融資券額度、標的,以及期間既然都由投資人決定,股東權也由投資人自身行使,因此無從產生主管機關擔心大股東藉由融資券開放恐導致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引伸的資本重複計算、對公司債權人不利等弊端。
|
企業發限制型股票除可留才,又能有稅負誘因。金管會昨(10)日宣布將預告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最快今年股東會企業即可討論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可約定3~4年內仍在任或達一定績效,才能處分股票;金管會也將向財政部取,企業可依股票「既得期間」分年認列成本。
證期局主秘吳桂茂表示,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只要一發行,員工就能拿到股票,與現行員工認股權憑證至少2年後才能依約定價格購買到股票不同,員工在限制權利期間仍可分配股利、具投權;至於一般國外發行限制股票,通常會約定在職一定期間、工作績效、服務條件等。
金管會表示,可依發行辦法約定收回或買回已發行的限制股票,不受公司法167條限制,即不得將股分收回或收買;金管會也將規定,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可以折價或零元發給員工,不受公司法限制股票發行價不得低於面額的規定約束。
金管會近日將預告「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增訂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的相關遵行事項,企業若有意發行,今年第2季即必須董事會通過、經股東會特殊決議,再向證期局申報,7日內生效後即可發行。
金管會表示,待條文確定後,即會向財政部討論稅務問題,如企業要認列薪資或員工成本,建議是從新股發行日起,依限制員工權利的年期,即既得期間分年認列,將具有「租稅遞延效益」,對企業留才及節省成本有利。
至於員工領到限制權利股票,金管會也將建議依股票「處分日」為報稅時點。
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後,金管會表示,企業已極少用員工分紅方式配發股票,大部分是以員工認股權憑證,但依規定必須2年以上才能依約定價格認購,往往出現2年後認購價已不具吸引力的情況,限制型股票則可解決企業配股成本認列問題、又能讓員工有機會以零元取得股票。
台灣期貨市場去年度交易量達1億8299萬口、日均量為74萬口,年增30.9%及33.02%,雙雙創下歷年新高。受到交易量成長帶動,期交所去年度營收39.73億,亦創下歷年新高,年增27%。
儘管全球主要衍生性商品交易所多數因金融市場波動及避險需求增加,交易量出現成長,但依據Futures Industry Magazine(美國期貨業協會雜誌)最新統計,在全球前20大衍生性商品交易所中,台灣期交所的年度成長率排名高居第3,僅次於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及俄羅斯證券交易所,遠高於多數衍生性商品交易所。
值得一提的是,鑑於市場發展需求,期交所經過14個月的研發,第4代交易系統於去年11月21日正式推出,新系統無論在安全性、處理容量及交易速度等方面皆大幅超越前一代交易系統,尤其交易的撮合速度,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交易所,並超越日韓及歐美多家知名交易所。
更難能可貴的是,期交所的交易系統採自行建置,相較於新加坡交易所完全委外,期交所打造新一代交易系統的花費僅為新加坡交易所的數十分之一,而交易所自行建置可達成如此快速的撮合速度,在亞洲亦為首例。基於交易所自行建置交易系統的獨特性及經驗,此一新交易系統已引起亞洲多家交易所高度興趣,期交所不排除技術輸出。
|
台股去年波動率大增,為期貨交易帶來大行情,期交所昨日公布去年全年度期貨交易量近1.83億口、日均量為74.87萬口,分別較前年成長30.9%及33.02%,雙雙創下歷年來新高,就連營收及獲利也同步創下歷史新高。
期貨商也連帶受惠,合計去年整期貨商稅後純益達38.33億元,平均每股稅後純益為0.95元,也是歷年來最好的一年。
期交所昨日召開年終記者會,一開場期交所董事長范志強就直言,期交所去年繳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全年成交量達1億8,299萬5,171口、日均量為74萬871口,均創歷史新高之外,分別較前年成長30.9%及33.02%,受到交易量大增所賜,期交所去年營收達到39.73億元,一舉創下歷史新高,年成長率達到27%,儘管營收成長還不到3成,但靠著開源節流、大幅降低費用助益下,期交所去年硬生生地將全年稅後純益成長率推升到53%,一舉創下期交所有始以來最佳表現。
期交所董事長范志強表示,依據美國期貨業協會雜誌最新統計,去年上半年,在全球前20大衍生性商品交易所中,台灣期交所的年度成長率排名高居第3,僅次於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及俄羅斯證券交易所,遠高於多數衍生性商品交易所。
除成長率全球排名高居第3之外,期交所也表示,上市商品的全球市場排名順序,也有顯著成長。其中台指選擇權契約交易量全球排名第11,較99年度排名前進2名。
香港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張灼華表示,目前已核准的RQFII(人民幣計算的合格境外投資機構)產品共15檔,總金額達152億元人民幣,尚有4檔等待審核,而第1檔RQFII,匯添富人民幣債券基金,定在今(11)日銷售。
香港明報報導,海通國際稍早宣布,將於本周四(12日)起發行銷售「海通中國人民幣收益基金」,而這將是繼匯添富之後的第2檔RQFII基金;大成基金先前已表示,擬於16日推出「大成中國人民幣固定收益基金」。
新浪財經報導,中國給予合格境外投資機構的200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不到1個月就將用完。張灼華昨日透露,目前香港證監會共收到RQFII產品申請19檔,已經核准的產品共15檔。
她還透露,目前多數的RQFII產品,投資在中國債券資產者超過80%,包括非上市的債券。
她強調,RQFII產品相對QFII產品的優越,在於可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市,這個市場規模達到2兆元人民幣。
而散戶投資人初次認購金額為人民幣1萬元,法人機構初次認購金額為人民幣300萬元。該基金的債券投資比例不低於80%,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20%。
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10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高達6,185億元,龐大的資產管理需求,使得借由RQFII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得以實現,以便能分享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
而近期中國證券市場環境也非常有利於RQFII的順利推出,目前中國經濟通膨轉折點已現,中國經濟的觸底回升以及調控政策適度寬鬆的跡象顯露,中國債市已顯示出明顯的投資機會,A股市場也有反彈的內在動力。這些都有助於匯添富人民幣債券基金開出紅盤。
同時,相對於香港的債券產品,目前中國債券產品投資報酬相對較高,3年期AA+及以上等級的債券,年報酬率大致在6.5%的水準。
RQFII基金的營運業務規則與中國境內基金有所差異,比如在運作管理中,按照香港市場規則引入基金受託人這個機構,包括淨值、清算、資金交割等環節,均需經過基金受託人,以強化第3方監督力量,並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前提。
本新聞資料摘錄自以下台灣新聞網站,文件之內容僅供參考之合理使用,
如需更詳盡之內容,請參閱以下網址: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http://news.chinatimes.com/> >
中網理財: <http://money.chinatimes.com/ <http://money.chinatimes.com/> >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 <http://www.appledaily.com.tw/> >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tw/ <http://www.cnyes.com.tw/> >
精實新聞: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
中央社商情網: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
時報資訊: <http://www.infotimes.com.tw/ <http://www.infotimes.com.tw/> >
nownews:http://www.nownews.com <http://www.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