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和證券澎湖做環保 |
.....................................................................................................................................................................................................
台灣工銀證券指出,為迎接龍年開紅盤,推出「紅盤交易旺整年」限時活動,祭出1000個五路財神開基祖廟「北港武德宮」開運紅包,凡開紅盤當日(30日)證、期、權交易任一筆前1000名,即可得到開運紅包乙只。
台灣工銀證指出,龍年持續提供證券電子下單2.8折優惠,並致力強化電子交易系統,提供多樣化下單平台,並領先市場在電子交易系統中內建決策分析工具,包括選股達人、操盤贏家、新聞神探、黑馬診斷等,充份協助投資人掌握投資的良好契機。
台灣工銀證希望,藉由建置完整電子商務,配合全國人口稠密處繼續籌設據點,除提供客戶更完善優質服務外,並擴展經紀業務版圖,有效提升經紀業務的市佔率及獲利。
|
證券交易所公布證券商100年獲利情況,共50家獲利、35家虧損,全體券商共計獲利170.71億元。
其中,86.65%來自綜合券商,去年最賺的元大證券全年獲利114.58億元,就占了全體券商總獲利之67.12%。
受歐債拖累全球股市表現,以及國內大選選情緊繃,衝擊股市成交量等因素影響,去年11、12連續兩個月,國內全體券商盈虧合計數均出現虧損的情形。
惟12月總虧損金額已由前一個月的23.83億元,縮小為7.16億元,惟仍影響整體券商全年獲利,要不是元大證券去年年中處分海外資產、認列鉅額的業外收益,券商去年獲利表現還會更不理想。
和去年11月外資券商獲利表現優於本土券商的情形類似,12月本土券商獲利表現平平,外資券商則在交易相對活絡之下,獲利表現明顯優於本土券商。
港商里昂證券僅為一專業經紀商,結果去年12月獲利1.34億元,在所有券商之中稱王,而瑞士信貸也為專業經紀商,12月獲利7,569萬元,也在全體券商獲利表現中排名第五,僅次於港商里昂證券和元大、統一及元富等3家綜合券商。
證交所統計,去年全體證券商盈餘合計數為170.71億元,48家綜合證券商中共有26家獲利、22家虧損;36家專業證券經紀商中共24家獲利,12家虧損。
去年全年獲利前五名券商分別為:元大、富邦、凱基、瑞士信貸和群益金鼎;虧損前五大券商則為:大華證券、第一金證券、宏遠證券、犇亞證券和兆豐證券。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
遠傳電信(4904)繼本月初榮獲知名國際財經媒體The Asset財資雜誌頒發「2011年度最佳財務績效與投資人關係」大獎後,再傳捷報!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雜誌甫於近日公佈亞洲菁英獎(2nd Asian Excellence Recognition Awards 2012)得獎名單,遠傳電信以2011年優良表現一舉獲得4項殊榮肯定。
徐旭東董事長及尹德洋財務長兩位以其卓越領導表現,榮膺亞洲最佳CEO(Asia’s Best CEO)以及亞洲最佳CFO(Asia’s Best CFO)大獎,此為該雜誌首次將該兩大重要獎項同時頒發給台灣電信業者,足見遠傳電信在公司治理及領導績效上備受肯定,亦以台灣的管理軟實力在國際舞台上發聲。
頒獎典禮訂於3月30日假香港萬麗海景酒店舉行,相信屆時各產業菁英都將齊聚一堂,見證此一亞洲財經盛會。除了以上兩項大獎外,遠傳亦以高度透明之資訊管理及溝通,加碼獲得最佳投資人網站(Best Investor Relations Website) 與最佳投資人關係(Best Investor Relations Company)殊榮。
遠傳電信長期致力於財務資訊透明及經營管理之多元發展,並多次獲得各機構評選優良。身為多項榮譽的唯一獲獎公司,遠傳經營團隊不只重視投資人權益,更隨時因應市場需求,提供並開展全新的業務。此點可由遠傳保持行動加值服務營收以及語音用戶數,二者皆達連續20個月正成長的成績可見一斑。
此次遠傳獲獎的一個重要原因即在於發揮核心實力:以「沒有距離的溝通」精神,將企業核心價值內化至日常工作中,每一位同仁無論職務大小都各司其職,透過不同的溝通管道,有效傳遞企業精神。
此外,遠傳在企業永續經營理念下,致力於企業社會責任關懷弱勢兒童不遺餘力,遠傳電信與兒福聯盟文教基金會合作「搶救生命、棄兒不捨」門市及手機捐款活動已邁入第五個年頭,在社會大眾的愛心支持下,捐助金額已超過千萬,提供收出養兒童最溫暖照顧。新的一年開始,遠傳將以「時尚環保、責任創意」為主軸,用更具創意的行動拋磚引玉、帶動社會關懷,並承諾以企業責任自許,長期投入資源,以串連眾人之力,帶動社會向上提升。
編者按總統、立委大選落幕,馬英九總統與國民黨以過半票數及立院席位,再度蟬聯國內最大政黨。馬總統在選後國際記者會強調,將大刀闊斧,讓台灣脫胎換骨。面對選後台灣新的形勢,企業界殷切期盼,未來4年馬總統在無連任壓力下,能更進一步大開大闔,為台灣人民創造幸福社會;本報在第一時間邀請國內業界大老舉行座談,期對新政府提供施政建言。主持人:工商時報社長 王嶠奇與談來賓:一.南僑關係企業會長 陳飛龍 二.冠德建設董事長 馬玉山 三.國票金控總經理 丁予嘉紀錄:蔡惠芳、朱漢崙攝影:顏謙隆
總統馬英九在2012年總統大選,順利連任,企業界意見領袖咸表示,期待馬總統邁向第2個4年執政的時代,儘快推動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並期許未來台灣的國家CEO,施政方針要「大刀闊斧、脫胎換骨」,為台灣的長治久安,打造長期穩定和繁榮的經濟環境。
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表示,他主張兩岸和平協議的共識,兩岸愈快談、愈快簽愈好。從中國大陸角度觀察,今(2012)年秋天對岸權力交替後,新領導人勢必希望在兩岸關係上有所作為,因此我們應儘快拋出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讓對岸思考;從我們角度來看,中國大陸進步速度太快,台灣應趁著還擁有競爭優勢時,儘早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期間有99年最好,即使50年,統獨爭議也會逐漸消弭。如果台灣有永續和平的經濟環境,將會呈現跳躍性的成長。
南僑關係企業會長陳飛龍認為,有人說國民黨在2012總統大選中大勝,依然有危機,而且是在2016年總統大選,未來經濟議題一定是兩黨競爭與訴求的重點。因此,兩岸和平協議最好愈早簽署愈好,且愈早簽、台灣的優勢愈能掌握。
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表示,此次藍營勝選,國民黨最後提出92共識,並得到企業界、媒體一致支持是主要原因,但其實92共識並非大選最後才提出,去年11月馬總統其實就有提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當時遭到猛烈炮火批評,於是又退回去。雖然對於協議,目前台灣內部共識是不夠,但丟出議題就是一個進步的方向,大家可以討論,再形成共識。
丁予嘉認為,這次台灣選舉最成功的典範就是「mandate(選民對選出代表的授權)」觀念建立,選馬總統是基於選擇簽署兩岸和平協議;連蔡英文也說,民進黨接下來一定要對兩岸關係有新的論述。以前選總統,對兩岸關係的定位都模糊得一蹋糊塗,這次卻不一樣,企業對支持兩岸和諧的表態更明顯。
丁予嘉指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不需要有時間表,只要包括經建會等部會、工商協進會等民間組織能接續輪流討論這個議題,至少可減少彼此間的認知磨擦。
馬玉山、陳飛龍、丁予嘉昨天是在本報主辦的「2012年選後新局座談會」中,對於成功蟬聯的馬總統未來施政方針,一致作出的以上建言。
邁向微秒時代,期交所撮合速度大躍進!期交所繼去年底引進第4代交易系統,成功邁向微秒時代後,今年將持續向速度挑戰,期望在每筆委託撮合縮減至800微秒(相當於萬分之8秒)之餘,可以進一步向新加坡期交所的100微秒速度看齊。
儘管全球主要衍生性商品交易所多數因金融市場波動及避險需求增加,交易量出現成長,依據Futures Industry Magazine(美國期貨業協會雜誌)最新統計(100年1到6月數字),台灣期交所在全球前20大衍生性商品交易所中,年度成長率排名高居第3,僅次於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及俄羅斯證券交易所,遠高於多數衍生性商品交易所。
除了成長率排名在前,期交所去年底也在撮合速度上大躍進,期交所董事長范志強指出,期交所去年進行了交易系統核心改善工程,只花了一千多萬元,購買軟體,就成功重新打造第4代交易系統,經過14個月研發,該系統已於去年11月21日正式上線。
在新交易系統上線後,尖峰處理容量增加4倍,增加到每秒2萬4千筆以上;此外,委託撮合反應時間則升速12倍,每筆委託撮合僅需800微秒(相當於萬分之8秒)即可完成撮合,撮合速度遠較韓國及日本,甚至歐美各國為快,至於亞洲市場,也僅略遜於新加坡。
除了撮合效率的提升外,新一代的交易系統由於採用的是雙撮合主機平行撮合方式,倘若任一撮合主機發生故障,另一個撮合主機可以在短短的20毫秒(0.02秒)內,接續撮合,做到讓市場交易完全不受影響。
經查新加坡的撮合系統每筆委託撮合僅需100微秒,確實較台灣為快,但就設置成本言之,新加坡期交所含籌設機房及採買相關設備,投資至少2億美元,相較於台灣期交所只花了1千多萬元新台幣,就重新打造了第4代交易系統,在成本效益上,台灣期交所似乎略勝一籌。
期交所董事長范志強強調,期交所的交易系統採自行建置,相較於新加坡交易所完全委外,期交所打造新一代交易系統的花費僅為新加坡交易所的數十分之一,而期交所自行建置系統,可達成如此快速的撮合速度,在亞洲亦為首例。基於交易所自行建置交易系統的獨特性及經驗,此一新交易系統已引起亞洲多家交易所高度興趣,期交所未來不排除技術輸出的可能。
有了成功開發交易系統的能力,期交所對於未來效率的提升,也滿懷信心,展望今年,則期望可以在更新技術研發交易系統上更上一層樓,內部目標期望可以在今年順利趕上新加坡交易所,並朝下一個世代持續邁進。
本新聞資料摘錄自以下台灣新聞網站,文件之內容僅供參考之合理使用,
如需更詳盡之內容,請參閱以下網址: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http://news.chinatimes.com/> >
中網理財: <http://money.chinatimes.com/ <http://money.chinatimes.com/> >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 <http://www.appledaily.com.tw/> >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tw/ <http://www.cnyes.com.tw/> >
精實新聞: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
中央社商情網: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
時報資訊: <http://www.infotimes.com.tw/ <http://www.infotimes.com.tw/> >
nownews:http://www.nownews.com <http://www.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