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去年獲利逾200億
*日盛金去年EPS0.8元
*陸設證券借貸所 開啟放空紀元 *杜絕債市發行亂象 改革重頭戲 *正名 投資人權益不受影響
*投信更名 品牌更鮮明
*尾牙洩業績 和碩罰5萬元
*首檔RQFII 匯添富基金上市
*搶美元資產大戶 投信擬發多幣別基金
|
元大金去年每股僅賺1.33元 日盛金0.8元
【陳瑩欣、李亮萱╱台北報導】中信金控(2891)新增子公司生力軍-中國信託人壽昨正式揭牌營運。董事長簡松棋在成立酒會上表示,母公司中信金2011年全年獲利在200億元以上,且有8家子公司、總資產破兆,對未來中國信託人壽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中國信託人壽揭牌
中國信託人壽總經理凌寶表示,今年產品主攻退休規劃,並結合銀行保險、電話行銷及保險經紀代理3大通路拓展市場。未來2年將成金控及各通路最佳保險夥伴,5年後將打造為退休規劃領導品牌。
昨日開幕酒會除了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開發金董事長陳木在友情站台以外,包括宏泰人壽董事長韋伯韜等人都到現場觀禮祝賀,場面盛大。
中國信託人壽前身是美商大都會人壽在台子公司,目前以銀行保險為主,約與20家銀行合作,電話行銷則是業界龍頭,405位行銷人員貢獻15%的初年度保單,並與約43家保險經紀代理業合作,占初年度保單約5%。
凌寶指出,目前沒有發展業務員通路的打算,未來每月、每季都會針對通路不同特性推出新商品。
中信金總資產破兆
除中信金去年獲利上看200億元,元大金控(2885)昨公布獲利,去年12月因認列寶來證券不動資產減損1.19億元,及其寶來投資管理的金融資產評價損失0.12美元,造成金控12月稅後虧損2.71億元。因此去年稅後純益為133.21億元,全年每股純益為1.33元。
元大金控副總莊有德指出,去年10月3日與寶來證券合併後,寶來證券的損益要一併計算。而寶來證券的虧損已經在去年認列完畢,今年開始不會再有合併前的呆帳出現。
日盛金(5820)昨也公布獲利,去年12月稅後純益為1.36億元,全年稅後純益則為21.0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0.8元。每股淨值為11.02元。日盛銀行董事長黃錦瑭表示,總放款覆蓋率於去年11月增提準備後,達到主管機關所規定之1%的目標,已經沒有增提放款準備的壓力。
中國信託人壽小檔案
項目/現況
成立時間:2012.01.05
資本額:約32億元
董事長:簡松棋
總經理:凌寶
現有保戶人數:30萬人
有效保單件數:100萬件
發展目標:
◎2年成為金控與各通路的保險夥伴
◎5年內成為退休規劃的領導品牌
◎提升電話行銷的市佔率,將繼續維持第1名
◎運用中信銀的通路,推出銀行通路客製化保單
◎現階段無保險業務員,將擴大保經、保代業者合作
資料來源:中信金控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日盛金(5820)公布去年12月自結稅後純益1.36億元,主要來自子公司日盛銀行稅後純益1.21億元的挹注,佔金控獲利的92%,日盛金去年全年累計稅後純益21.0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8元,每股淨值11.02元。
日盛金去年獲利主要來自子公司日盛銀行,全年貢獻母公司19.29億元,另一子公司日盛證券由於受台股重跌影響,全年貢獻獲利僅3.34億元;日盛銀行董事長黃錦瑭強調,該行去年本業獲利穩定,資產品質也大幅提升,至去年底逾放比降至0.33%,覆蓋率提高至307.08%,總放款覆蓋率於11月即增提達主管機關規定的1%目標,無再增提壓力。
黃錦瑭指出,因應今年金融環境可能持續變動,日盛銀也積極調整企金業務朝向彈性策略,以嚴格風險控管鎖定優質中小企業,深耕聯貸市場,今年新年一開始即主辦新勝公司3年期新台幣25億元聯合授信案。
|
為加速股市健全發展,大陸將開啟信用交易放空新紀元!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大陸計畫今年第1季成立中央證券借貸交易所,最大股東將是證監會,今後可望讓融券放空行業導入正軌,提供投資人更多操作選擇,有利刺激整個股市更活絡。
設立消息遭否認
《金融時報》報導,大陸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台後銳意改革股市,不僅要求公司多發現金股利,推出創業板企業下市新制,甚至發豪語將全面杜絕內線交易,陸續將違法者送上法庭。這次醞釀成立中央證券借貸交易所,更有意將股市發展導入更健全體制。
不過,在這項報導曝光後,立刻在證券圈引起很大關注,媒體更急著求證這項訊息的真確性;《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引述證監會人士指出,並不存在中央證券借貸交易所的規畫,同時證券金融公司的相關業務正在籌備中。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大陸在2010年3月開始試辦融資券業務,試辦一年半後,開辦「轉融通」業務的呼聲不斷響起,此對融券來源有更明顯的解決方案。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公司去年10月中旬獲准成立,開辦「轉融通」業務,融資券業務轉成常規,使大陸股市進一步邁入得以放空時代。
《金融時報》更報導,中央證券借貸交易所的最大股東是證監會,同時,包括上海和深圳證交所,以及一些券商和其他金融機構。
有利對沖基金發展
大陸在2010年初只有6家機構獲准融資券交易試點,2010年底增加至25家券商提供融資券交易,逐步展開大陸股市融資券的信用交易時代。至於中央證券借貸交易所未來將採收費制,需要借券者要繳交手續費才能借券賣出。大陸證券商也指出,這次計畫成立證券借貸交易所,將有利對沖基金發展。
大陸股市去年表現在全球敬陪末座,上證綜指重跌21.68%,今年來表現依然不振,滬股昨日下跌20點、收2148點;隨信用交易制度日益健全,未來投資人可以借券賣股,在操作獲利、規避風險上更具彈性
|
大陸將推動統一管理債券市場,杜絕債券市場目前多頭馬車、管理紊亂的現象。其中證監會上月底率先成立債券辦公室,為啟動統一管理債券市場暖身,同時債市改革更是今日舉行的金融工作會議重頭戲之一。
根據中財網報導,5年一度的金融工作會議與1年一度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將陸續登場,提供債券市場統一管理的新契機、這次「兩會」的召開,更讓大陸債市統一化的希望浮出檯面。
大陸金融工作會議將於今日揭幕,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預定8日亮相。兩項金融證券相關會議的陸續登場,意味資本市場改革的風向球。
其中最受關注話題就是大陸債券市場缺乏統一管理的紊亂現象,這次將為消弭大陸債市亂象提供統一管理的新契機。
為籌備這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2010年初20個部委分頭領銜由國務院直接部署的「十五項重大金融課題」,其中議題之一就是加快債券市場改革發展,規範發展信用評級機構也與債市發展密切相關。
事實上,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去年10月底上台後,曾向多位證券監管負責人表態,將推動債市統一監管。
《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證監會上月底正式成立債券辦公室,由市場部副主任霍達和發行部副主任陸文山掛名,專責協調統一債券市場工作,與研究落實統一債券市場的發展。
大陸媒體報導,要真正推動債市監管統一化,除證監系統主動出擊,與各部委間的溝通協調更重要,鼓勵銀行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的破冰之旅雖露曙光,惟進展有限,如今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在即,正好將對債市統一管理提供答案的機會。
|
從今年起,在臺灣將看不到「摩根富林明」字樣,因為統一全球中文品牌識別,該集團全面更名為「摩根」,包括旗下資產管理、投信、證券、投顧及境內、外系列基金,均同步更名為摩根。
摩根資產管理台灣區負責人、投信董事長高桂卿表示,投資人權益不因公司中文名稱或基金名稱變更受到任何影響。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顯示,摩根投信客戶數累積高達27萬戶受益人、平均每月定期定額人數約10萬人,成為臺灣第一大投信公司,高桂卿說,在更名為「摩根」後,將持續整合J.P.Morgan集團全球資源,建構更完整產品線,提供台灣投資人全方位資產管理服務。
高桂卿說,摩根資產管理堅持投信基金和境外基金雙軌並進,為台灣資產管理產業中獨特經營理念,事實證明,此一理念深獲客戶認同,因投資經驗專業豐富,歷經多空考驗,才能累積如此龐大的客戶群,並獲得客戶信賴。
摩根資產管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隸屬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 & Co),負責摩根大通集團全球資產管理業務,集團總資產近1.8兆美元、其中管理全球資產規模超過1.3 兆美元。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邱亮士指出,與其說是更名,不如用正名形容更加貼切,全新中文品牌「摩根」,更能反應公司英文名稱「J.P.Morgan」,也降低投資人面對眾多外資資產管理公司名稱困惑,讓投資人更清楚指名選擇「摩根基金」。
品牌名稱向來是一般人對一家公司的第一印象,基金產業當然也不例外。近二年來,共有六家投信因為併購或品牌調整需求展開更名作業,一般而言,除了表示經營權轉移外,也期望帶給投資人更清楚的品牌定位。
統計2010年以來,投信業界先後有台新投信併台灣工銀投信、貝萊德投信併 華投信、聯博投信併匯達投信,未來資產投信併台壽保投信。
至於配合集團決定或統一全球識別品牌的則有瀚亞投信(原保誠投信),以及今年1月1日剛更名為「摩根資產管理」的摩根富林明。
摩根資產管理台灣區負責人暨摩根投信董事長高桂卿表示,進入台灣時間超過26年的摩根投信,期間公司名稱曾因集團股權結構改變而由「怡富」轉變為「摩根富林明」,今年則為統一全球中文品牌識別,進一步更名為「摩根」。但更名後仍將持續整合J.P.Morgan集團全球資源,建構更完整產品線,提供台灣投資人全方位的資產管理服務。
投信主管表示,觀察投信業更名的現象,可看出併購案占更名理由的最大宗。換句話說,為因應波動愈來愈大的金融市場,資產管理業者走向大者恆大、大者愈大的趨勢已經底定,畢竟整合愈多資源,除可提高集團在投資市場中的「力量」,也較不容易在市場出現突發狀況的時候「撐不下去」。
除了上述更名案例,接下來元大金與寶來證合併後,旗下投信也將於5月合併成為「元大寶來投信」,再添一樁資產管理業者整併更名案例。
作為首檔RQFII產品,匯添富基金4日宣布已透過香港子公司推出人民幣債券基金,短期將通過多家香港主要銀行公開銷售。
匯添富基金總裁林利軍先生表示,RQFII產品的推出,不單標誌著匯添富基金通過香港子公司邁進國際基金市場,亦代表大陸金融業開創性地將海外資金引入大陸市場。中資金融機構自此可以在香港大展拳腳。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4日頒布《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RQFII),明確規定每檔開放式基金應當單獨設立專用存款帳戶。
中新社報導,光大證券市場策略部主管唐焱表示,RQFII推出的目的在讓境內外人民幣動起來,期間涉及的外匯出入必須在對財政系統無明顯衝擊的前提下展開。
搶美元資產大戶 投信擬發多幣別基金
2012年 01月06日【廖珮君╱台北報導】為搶國內美元資產大戶市場,投信業者向金管會爭取,發行同1檔基金,可用台幣、外幣等多種幣別計價銷售的「多幣別基金」,並希望可在各大銀行開賣,金管會與投信顧公會正擬妥說帖,準備洽央行放行。
所謂的多幣別基金,是指同1檔基金,可用美元、歐元、澳幣及台幣等多種幣別計價,並在國內各銀行通路發行銷售。一旦放行,對基金投資人來說,投資同1檔基金,有多種幣別可選擇,增加投資操作彈性,也可省下2檔基金(如台幣基金轉買美元基金)的手續費。
投資人可省手續費
投信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說,日前金管會已放行各銀行國際業務分行(OBU)可開賣外幣基金,下一步則爭取各銀行通路開賣台幣、外幣多幣別基金。
林弘立說,開賣台幣、外幣的多幣別基金,將強化2大申贖流程管理,如投資人想從台幣轉成外幣,需透過銀行換匯,這部分將納入個人每年50萬美元的外匯限額;其次,各銀行需按月向央行通報換匯量,避免投資人利用基金炒匯。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2011年11月底與投信業座談,當時業者爭取開放多幣別基金;金管會先鬆綁國銀OBU開賣外幣基金,但因業者僅發2檔美元計價基金,規模42億元,業者認商機有限。
有助擴大基金規模
投信業者早在2011年初就開始爭取多幣別基金,惟央行憂心產生集中性,如看好美元飆漲,1周內反手搶進美元基金,影響匯率穩定,遲遲未放行;業者擬透過強化申贖流程管理,希望能讓央行點頭。
對投信業者來說,一旦放行,因只發行1檔基金就可銷售給擁有美元、台幣、澳幣等多種幣別資產的投資人,可節省多發另1檔外幣計價基金,降低發行成本,也有助擴大基金規模。
報你知 多幣別基金
多幣別基金是指同一檔基金,可用美元、歐元、澳幣及台幣等多種幣別計價,在國內各銀行通路發行銷售,對投資人來說,投資同一檔基金,有多種幣別可選擇,增加投資操作彈性,也可省下2檔基金(如台幣基金轉買美元基金)的手續費
本新聞資料摘錄自以下台灣新聞網站,文件之內容僅供參考之合理使用,
如需更詳盡之內容,請參閱以下網址: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http://news.chinatimes.com/> >
中網理財: <http://money.chinatimes.com/ <http://money.chinatimes.com/> >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 <http://www.appledaily.com.tw/> >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tw/ <http://www.cnyes.com.tw/> >
精實新聞: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
中央社商情網: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
時報資訊: <http://www.infotimes.com.tw/ <http://www.infotimes.com.tw/> >
nownews:http://www.nownews.com <http://www.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