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民營金控 市值蒸發4,000億
*國票金:年終最高7個月
*國票金:為增通路 不排除併購
*玉山銀 躍債券買超王 *元大金上月虧損2.71億
*金控合併 財部鼓勵公民併 *上市櫃不動產增值 限制分配 *票券商美元拆款 鬆綁 |
國票金:年終最高7個月
【陳瑩欣╱台北報導】國票金昨在世貿2館舉辦尾牙宴,董事長魏啟林喊出年終績效獎金最高可達7個月,另表示將積極處分高興昌股票,回沖獲利,市場預期國票金今年在資產處分收益加持下,獲利可達22億元,每股可賺逾1元。
國票金控斥資550萬元,在世貿二館席開170桌,國票金旗1700名員工同歡,獨立董事唐飛夫婦、參選立委的董事雷倩都是座上賓。
魏啟林說,員工有2個月的保障年終獎金,再加上績效、紅利,平均領4~5個月沒有問題,績效良好,最多能領到7個月。展望2012年景氣,他強調「審慎樂觀」,若全球景氣春燕能提前到來,台灣經濟也能自谷底翻升。
今年將發動現增購併
國票金總經理丁予嘉也說:「2012年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爛,估計2012年只有第1季較辛苦,但在首季歐債危機解除下,會漸入佳境,下半年比上半年好。」
魏啟林說:「去經營高興昌,不是我們本業」,他表示國票金今年首要之務,就是將在與金管會溝通後,委託金服拍賣方式處份國票持有的高興昌股票;其次則是申設中國租賃公司,目前仍在金管會審查中。至於租賃公司的座落地點,鎖定長三角地區蘇州、南京市等地。同時將推動國票金轉型為資產管理型金控,發動現增購併資產品質良好的銀行。
國票金表示,高興昌將國票金持有的股權登記為國票金前員工楊瑞仁犯案時所用129名人頭戶所有,楊瑞仁已出具聲明,指出當時資金全由國票金掏空所得,與人頭戶無關,國票金也已向法院提出民事、刑事訴訟。
據了解,目前京城建設、興富發、燁聯集團等對國票金手中的高興昌持股都有興趣,國票金估計,一旦標售高興昌持股,每股應有7~9元的價值,屆時國票金可望回沖超過7億元的獲利。
元大金上月虧損2.71億
寶來證虧損認列完畢 去年每股仍賺1.33元
【林潔禎╱台北報導】部分金控陸續公布2011年全年獲利數字,受到提列資產減損或增提呆帳準備,包括元大金(2885)、國票金(2889)及永豐金(2890)12月出現虧損,惟累計全年在上半年央行升息及信用成本大幅下滑下,元大金2011年每股純益仍有1.33元,第一金(2892)全年也超過1元。
第一金今年獲利看增
元大金去年12月因認列寶來證券不動資產減損1.19億元,及其寶來投資管理的金融資產評價損失0.12美元,造成金控12月稅後虧損2.71億元。因此去年稅後純益為133.21億元,全年每股純益為1.33元。
元大金控副總莊有德指出寶來證券的虧損已經在去年認列完畢,今年開始不會再有合併前的呆帳出現。
第一金自結去年12月稅後純益1.48億元,累計去年稅後純益75.56億元,每股純益1.07元。展望今年,法人估計第一金今年獲利可較去年成長5%,稅後純益可以達到90億元。
日盛金(5820)去年12月稅後純益為1.36億元,全年稅後純益則為21.03億元,每股純益為0.8元。每股淨值為11.02元。日盛銀表示,總放款覆蓋率於去年11月增提準備後,達到主管機關所規定之1%的目標,已無增提放款準備壓力。
玉山金獲利排名跳水
玉山金 (2884) 去年12月單月稅後純益3.06億元,全年稅後純益34.42億元,每股純益0.81元。玉山金去年受到備抵呆帳占總放款1%規定影響,獲利大幅縮水,玉山金控去年11月單月甚至轉盈為虧,使全年獲利排名跳水。
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表示,由於持有高興昌逾32.59%股權,在去年12月認列投資損失7億元,單月稅後純損7.1億元,全年稅後純益15.31億元,每股純益0.63元;如果不計高興昌虧損,國票金去年EPS可望逼近0.95元。永豐金控自結12月單月虧損13.17億元,2011年全年每股盈餘0.41元。
公股金控對外併購,公民併將列重要選項!財政部長李述德上週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明確表示,在考慮市場需求以及員工意願之下,「公民併是公股金控對外併購的可行模式!」
其中對於併購方式,李述德首度表態指出,在公股主導權穩固,以及對方民股股東同意等兩大前提之下,比起用現金併購,「換股合併將是公股金控對外併購的最佳方式!」
這也是李述德近一年來接受媒體專訪以來,對於公股金控對外併購議題最完整的表達。國際景氣衝擊去年下半年以來重創資本市場,今年上半年更被外界預期將下探谷底,而包括銀行、壽險、證券等各金融業經營屆時都將面臨嚴峻挑戰,對於有意擴張版圖的金控業者而言,將是發動對外併購的大好時機,特別是公股金控的最大股東就是政府,在動盪之際更成為民間業者想「嫁」的首選對象,市場因此更看好今年「公民併」的可行性。
由於包括土銀、彰銀、台企銀等多家過去被點名為公公併被併一方的工會,都堅持「要走自己的路」,因此李述德也表示,「不能強求公公併」,在考慮員工意願之下,財部將鼓勵公股金控在選擇併購對象時,以更開放的思維來物色民營金融機構作為標的。
在併購方式方面,財政部更鼓勵公股金控可盡量思考以「換股合併」的模式,來保留手中的銀彈強化資本額、擴張業務。李述德在專訪中特別提及,去年包括第一金、華南金、台企銀已完成總額約400億元的現增案,財政部也將樂見明年合庫金控、兆豐金控等公股金融機構辦理現增,但既然行庫好不容易用現增來取得更多資金,「馬上又轉手付給其他金融機構(指現金併購),是否需要這麼作有待商確!」
因此,李述德認為,公股金控併購時應可採取部分現金搭配部分換股,若對方股東同意亦可全部用換股來執行,將手中資源作最有效率的配置;李述德並深入分析,換股合併的前提當然是換股後,「公股在主導權的股權比重優勢仍大幅領先民股!」在此前提下,即使公股股權被小幅稀釋,只要股權的主導優勢地位不變,財部將樂見公股透過換股方式併購。
|
上市櫃公司今年開帳日的自用不動產重估增值利益,必須全數提列為「特別盈餘公積」,限制分配!金管會明(10)日將舉行公聽會,討論IRFSs上路後,不動產重估增值利益處理方式,除保險業有額外規定外,一般產業自用不動產增值須保留在帳上,投資用增值可列為當期損益。
金管會官員透露,一般產業的投資用不動產比率極小,增值金額並不算太大,但大部分企業都擁有自用的廠房、辦公大樓,在接軌IFRSs後,其不動產是依現行會計原則的重估價值認定其增值利益,整體業界可能有數百億元,這部分會出現在綜合損益表項下的其他損益,若不另作規定,則企業即可能當盈餘分配掉。
目前金管會傾向未來一般企業的金融商品評價損益、累積換算影響數、自用不動產重估增值金額,全數都要提列特別盈餘公積,保留在帳上,明日即是要邀請學者、專家、商總、工商協進會、工總等來開會討論。
先前各界預期,若接軌IFRSs,則保險業、一般產業帳上的不動產增值利益若依市場列帳,增值金額將相當可觀,如壽險業即可能高達數千億元,一般產業亦有數百億元到上千億元之多。
但後來金管會決定所有不動產續後評估價值只能以「成本法」,僅有今年元旦開帳日可選擇成本與市價開帳,同時商用不動產是以出租或其他穩定現金流量的「現金流量折現」方式,重估價值,影響數已相對降低,至於一般產業的廠房、辦公室、設備、無形資產等則是以現行會計原則的重估價值開帳。
保險業目前已確定其投資用不動產依現金流量折現後的增值金額,在抵銷淨值減項後,必須全數轉列為負債的準備金;至於一般企業則是投資用不動產增值利益可列為當期損益,但作為生產等用途的相關廠房、設備、無形資產等,目前則會要求增提為特別盈餘公積,待真正出售時才能迴轉分派盈餘。
本新聞資料摘錄自以下台灣新聞網站,文件之內容僅供參考之合理使用,
如需更詳盡之內容,請參閱以下網址: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http://news.chinatimes.com/> >
中網理財: <http://money.chinatimes.com/ <http://money.chinatimes.com/> >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 <http://www.appledaily.com.tw/> >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tw/ <http://www.cnyes.com.tw/> >
精實新聞: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http://www.moneydj.com/default.htm> >
中央社商情網: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http://www.cnabc.com/index.html> >
時報資訊: <http://www.infotimes.com.tw/ <http://www.infotimes.com.tw/> >
nownews:http://www.nownews.com <http://www.nownews.com/>